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和社会重要财富。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安全是前提,更是基座。确保数据安全成为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手段。
接下来最不可能讲的是:
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多措并举保障数据安全
通过立法保障数据安全
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场景保护数据安全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们说到李书记,总是称赞他大公无私、_______、不计较个人恩怨。
②教练总是指责球员不敬业,是否也应该_______,从自己的责任心入手检讨一番呢?
光明磊落 反躬自省
正大光明 反躬自责
光明磊落 反躬自责
正大光明 反躬自省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近年来,不少地方出台文件,管控烟花爆竹的燃放,但违规燃放仍屡禁不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历史悠久的习俗凝聚了民众的正确信念
法律的运行效果受到习俗的影响与制约
习俗具有高度稳定性,法律无法改变习俗
习俗通过道德教化来改变,不受法律调整
科学家们在给老鼠准备的“饮料”里分别加入了糖或甜味剂——安赛蜜。起初,小鼠们两种饮料都喝。可到了第二天,它们就几乎完全放弃了甜味剂,只爱喝真正的糖饮料。更“夸张”的是,被去除了味蕾上的甜味受体的小鼠,舌头尝不出任何甜味,也会偏爱选择真正的糖。后来科学家发现,小鼠和人的脑中都有一个区域只对葡萄糖而不是甜味剂有反应。这个区域在孤束核尾部(简称cNST),隐藏于大脑最原始的区域——脑干,并不在小鼠处理味觉的脑区。
根据上述材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甜味剂的“甜”和糖的“甜”,作用在味蕾不同的受体上
无糖可乐受人欢迎,并不是因为它更好喝,而是因为它更健康
小鼠能区别出甜味剂和糖的不同是因为大脑的处理区域存在差异
小鼠大脑处理味觉的区域仅对安赛蜜敏感,而cNST则对葡萄糖敏感
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克:
12.5
10
5.5
5
重大科技创造中很少有能像大型水坝这样让人痴迷的。可能正是因为人类长期遭受旱涝灾害的摆布才使得让水听人的调遣如此令人痴迷。但让人着迷有时也就使人盲目。有几个巨型大坝项目就有弊大于利的危险。建造大坝的教训是:大的未必总是好的。建一座巨大的、功能强的水坝已成为那些努力显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一个成就的标志。但对国家和民族并没有多大益处,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因阿斯旺大坝而得以巩固。土耳其在力图跻身第一世界的计划中也包括修建阿塔特克大坝。
但大坝往往不如预期那样发挥功效。第一段第三句话暗示了:
人们若对现实视而不见便会很高兴。
盲人可能比看得见的人更幸福。
过于兴奋的人往往忽视至关重要的东西。
迷恋使人们丧失判断。
自2006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烟草界与控烟界过招已数百回合,双方_______的是,均将视线集中于青年群体,烟草依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烟草界企图“从娃娃抓起”;控烟界也将青年时期作为吸烟行为的萌芽阶段,向青少年大力宣传烟草的危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秘而不宣
不谋而合
一成不变
不言而喻
氟利昂(Freon)是一系列氯氟化合物的商品名称。自然界中没有氟利昂,它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由氯、氟、碳等原子组合而成,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惰性气体,在20世纪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为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作出了很大贡献。20世纪后期,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被广泛重视,在生产领域逐渐被其他物质所代替,如“无氟冰箱”的推广。氟利昂中对臭氧造成损害的主要元素是:
氟
氯
碳
硫
总体上说国民经济总产值与幸福感正相关,人均收入越多,人们越幸福。但是,当人均总产值超过8000美元的时候,幸福感受与经济的相关就不明显存在了。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观点,财富只是缺少时才对幸福有较大影响,一个特别贫穷的人不会感受到幸福,可当财富增加到一定水平后,财富与幸福的相关就小多了。即使是在福布斯排行榜中前100名,身价在1.25亿的富翁,也只是比中等收入的人稍微幸福一点而已。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没有财富就谈不到幸福
财富与幸福是成正比例的
财富越多与幸福的相关越小
亿万富翁豪不比中产阶级更幸福
原子一分子论的建立,使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但它仍保留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这一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历史久远、根深蒂固,直到19世纪末期,很多有学问的科学家还坚信不移。所以原子的大门一直在禁锢着,谁也不知道,甚至谁也不想知道,原子的内部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导致19世纪末期谁也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原子内部世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原子一分子论的建立
人们不求甚解
“原子不可再分”观念的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