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就是把一个新闻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地传播到应该接收的对象手上。传播力跟不上,新闻就失去了价值,就会成为旧闻。纸媒时代,传播手段依靠印刷来表达,依靠印刷品的物理移动形成传播,所以新闻的生产和配送是集中方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飞速发展,新闻的生产正在从集中向分散转变,新闻配送速度则以比特的方式按光速传播。这种由技术变迁引发的“传播手段”的变化,要求科技传媒人必须不断研发新的新闻生产和新闻配送技术,方能满足传播力的需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传媒人要满足传播力的新要求
如今大众对新闻舆论传播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互联网时代要求有更高的传播力与其相匹配
新闻传播速度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升级
直线型组织结构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下列关于直线型组织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信息流通迅速,利于民主决策
权责明确,管理成本低
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
结构简单,命令统一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下列选项中,与上面的对话最为相似的是:
“你为什么不去送行?”“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去呢?”
“你怎么负的伤?”“我怎么回忆得起当时的情况呢?”
“你为什么到军事禁区里来?”“难道我不能到这里来看看吗?”
“唐玄宗到这里来烧过香,你有什么证据?”“你有什么证据说唐玄宗没来这里烧过香?”
达尔文学说认为进化只能是适应性,自然选择几乎是万能的,换句话说,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绝大多数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亦无害,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这种中性突变在种群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成为巨大的变异,并构成种属的差异,甚至门纲的差异,于是新种形成,这就是中性突变学说。它最早由日本学者木村在1968年提出,后被人称为非达尔文进化。其实中性突变学说并不是反对自然选择,只是否定自然选择万能论。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进化不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而是中性突变的结果
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构成了新种
中性突变学说反对进化理论和达尔文学说
中性突变学说和达尔文进化学说都是进化理论
某单位每年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2010年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地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仅生活用水一项就节约了5000吨,即减少了
。问该单位2009年总用水量是多少:
3.5万吨
3万吨
2.5万吨
2万吨
某种杀虫剂每桶5公斤,浓度为40%,使用时需将浓度稀释到5%,每亩地喷洒60公斤。若某农户家中有4亩地,则至少需要该杀虫剂:
3桶
4桶
5桶
6桶
有学者跟踪研究了某群体500名成年人的收入情况,并将1991年该人群的收入分布在1996年的变动情况绘制成表2。如1991年属于收入最低1/5组的该人群在1996年时有51人依然处于同一位置,而有4人进入了收入最高1/5组。
在1996年的该人群中,约有百分子多少的人收入情况好于1991年。
54%
43%
29%
37%
进一步_______地域特色,进行特色打造和品位提升是名镇名村创建工作的目的之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挖掘
探索
发掘
摸索
返乡农民工经过在大城市的多年磨砺,已经获取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更加开阔的眼界,他们面临新的居住状况、人际关系和业缘关系,生存场景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观念也因此会发生一系列的新转变,已然成为地方社会尤其是地方村庄社区的“草根精英”群体。事实上,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在自我认知等问题上仍然模糊不清、缺乏思考。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模糊不清将不利于返乡农民工对未来生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
返乡农民工成为了“草根精英”群体
返乡农民工自我认知的能力亟需提高
返乡农民工对未来生活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返乡农民工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有限
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民生问题、环保问题、住房问题、腐败问题将在第一时间成为网上舆论的焦点和热点,能否善用网络正成为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课题。在“华南虎事件”、“彭水诗案”和前些年的“孙志刚事件”中,网民参与的热情都成为事件本身以外的社会热点。
关于互联网,文段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成为政府与民众对话的有效方式
成为公民参与政治问题的新途径
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舆论工具
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