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份对2008年奥运会摔跤项目的比赛结果进行分析的报告中提出:在比赛当中,穿红色比赛服的运动员大约在55%的回合中获胜,击败了穿蓝色比赛服的竞争对手。因此,在摔跤项目中穿红色比赛服有助于运动员获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如果你真的相信穿红色比赛服更占优势,那么你可以利用这个预测去买体育彩票
2012年奥运会的摔跤项目中,穿蓝色比赛服的运动员比穿红色比赛服的运动员赢得了更多场次的比赛
在摔跤之外的比赛项目中,穿红色比赛服的运动员不一定比穿蓝色比赛服的运动员贏得了更多场次的比赛
在拳击比赛中,穿红色比赛服的运动员也赢得了更多场次的比赛
AB两点间有一条直线跑道,甲从A点出发,乙从B点出发,两人同时开始匀速在两点之间往返跑步。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离A点1000米,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离B点200米,此时甲到达B点2次,乙到达A点1次,问AB两点间跑道的长度是多少米?
1400
1500
1600
1700
乒乓球、羽毛球、排球,中国运动员在这三个比赛项目上都可以取得好成绩,篮球和足球就不是这样,短期内实现突破似乎相当困难,尤其是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有这样的共性:比赛双方都有自己固定的阵地,胜利与否实质上取决于防御能力的大小。篮球和足球比赛中的运动员则是全场跑动,胜利与否基本上取决于进攻能力的大小。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特点折射出背后的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防御性的,而非进攻性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中国的运动员擅长防御是民族文化特性的反映
较强的防御能力是中国运动员的普遍优势
球类运动能够充分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运动项目都具有防御性或者进攻性的特征
在铁饼比赛中,运动员会首先手握铁饼高速旋转几圈后再将其掷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铁饼:
获得更大的角加速度
获得更大的角速度
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受到更大的力
2015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闯进决赛,成为历史上首位进入世锦赛该项目决赛的黄种人。从历史上看,世界田坛男子百米跑的胜者与运动员天生的种族基因关系很大。百米跑冠军长期被白种人、黑种人垄断,难觅黄种人身影。曾经,苏炳添1.72米的身高被人认为是跑步的劣势。体育学者认为:“这一突破对于苏炳添本人以及中国田径界的意义非常重大。体育训练就是通过不断地调整,让运动员的优势得到更大发挥,劣势得到不断补偿。”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同基因的人种存在很大的生理差异,已成普遍共识
黄种人身体存在先天劣势,难以在田径运动中处于上风
在百米跑等田径运动中,不能简单地认为个子矮一定是劣势
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很多,先天的东西很难被后天所改变
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经常往手掌上抹一种白色的粉末,这主要是为了:
使手变的粗糙
吸取手上的汗水
刺激肌肉
保护皮肤
甲、乙两人从运动场同一起点同向出发,甲跑步速度为200米/分钟,乙步行,当甲第5次超越乙时,乙正好走完第三圈,再过1分钟,甲在乙前方多少米:
105
115
120
125
某天,自行车运动员小吴训练了3个小时,他先匀速骑行了一段上坡路程,又以2倍的速度匀速骑行了一段下坡路程,最终共骑行60千米,则( )。
如果上坡路程大于下坡路程,他上坡的时速必然小于15千米
如果上坡路程大于下坡路程,他上坡的时速必然大于20千米
如果下坡路程大于上坡路程,他下坡的时速必然小于30千米
如果下坡路程大于上坡路程,他下坡的时速必然大于25千米
大赛中,总是有发挥失准、名将落马的情况,这类案例在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中俯拾皆是。许多优秀运动员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千辛苦,万辛苦,但关键时刻功亏一篑,留下“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终生遗憾。关键时刻运动员为何发挥失准?这既是媒体炒作的卖点和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运动心理学探索的重要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现象可能同自我意识水平升高有关。
根据这段文字,关键时刻运动员发挥失准的主要原因是:
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媒体大肆炒作和百姓津津乐道
将过多的注意集中在自我表现上
在观众面前进行自我表现的愿望不强
将10名运动员平均分成两组进行对抗赛,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120
126
240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