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它孕育万物的地位……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欲成事者必须严以律己
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解释的多余和尴尬
梁某用拾得的陈某身份证与林某在M县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后梁某不知去向,林某遂起诉要求离婚。M县人民法院判决林某与“陈某”离婚。不久,陈某在N县民政局登记结婚时,被告知其与林某已登记结婚,无法再办理登记。陈某遂向M县民政局申请撤销“陈某”与林某的婚姻登记,M县民政局以婚姻关系已经法院判决解除为由予以拒绝。陈某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M县民政局在“陈某”与林某的婚姻登记过程中不存在过错
法院判决“陈某”与林某离婚,已产生撤销婚姻登记的效力
法院应判决确认“陈某”与林某系虚假结婚,婚姻关系无效
法院应判决确认M县民政局的登记无效并删除错误登记信息
从绘画类别上看,人物画发展最早,涵盖内容也最为广阔。从人物画的演进层次来看,先是由鬼神而至人间,其目的在于“用”;然后由丹青而趋水墨,其演变则在于“艺”。汉代人物画都与灵魂鬼神有关,宗教意识浓厚,艺术追求的意义不太明显,都应归于“用”之范畴;东晋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开始脱离“用”的范畴,转而追求艺术的本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说的正是前一半;“近于艺”的后半段,实际是从唐宋时期才开始的。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汉代人物画基本以实用为目的
张彦远对东晋人物画评价不高
顾恺之带来了绘画工具的革新
唐代人物画比汉代更具写实性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国知名学者约瑟夫·奈深入阐释并推广了国际理论中的另一个新概念——“巧实力”,它是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优点的一种整体性战略。①实现巧实力,第一,要为国家设立长期的国际定位目标和战略规划。第二,准确列出可用资源目录,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②第三,评估试图影响目标的资源与偏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清晰地分析行为对象间的差异,③熟悉其所掌握的资源,有助于更好地设定本国外交战略,实现国家意图。第四,在各种权力之间做出重组或选择。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它们的效用应当彼此强化,而不是相互削弱。④第五,评估成功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以此来明确自身的国际能力限度,谨慎制定切实可行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妄自尊大地做出错误的战略抉择。
上面这段文字缺少这样一句话:“如何权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更有效、更灵活的战略方案,将是未来国家的战略重心。”这句话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①
②
③
④
2013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将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根据该规划,我国应充分发挥( )的引领作用,推进形成我国的海洋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当代中国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前进路上的艰与险在增多。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敢于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然而,有的人叹“官不聊生”而“为官不为”,有的人不敢担当、畏首畏尾、推三阻四,有的人习惯懒散占着位置不干事,有的人偷奸耍滑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专题教育就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路径,以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为观照,促进各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继续焕发“蛮拼精神”。
下列选项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越是到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党员干部越要奋发图强,敢作敢为
针对我们党员干部中有人“为官不为”等现象,我们开展专题教育时,还可以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路径
“蛮拼精神”可以理解为“奋发有为、敢于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困难
欣赏中国画,其要在意象、在技法、在韵致、在境界,其法在观物、在游心、在体道、在畅神。须紧扣意象和技法这两大介质,从物我、情景、形神、体道等意象归纳和线条、形态、色彩、构图等技法剖析两途,层层倒逼,以迫近画作的风神和特质。透过画作的物化形态,体悟主导其意象创构和技法表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内核,即生命、节律、体势、气韵等主体价值,品味出画作的境界涵养之美。然而,就艺术而论,画作赏鉴或品评优劣,首在是否能令观者产生共鸣、打动其心,是否能使其从中捕捉并直通画家所欲传达的观念、思想、情绪,是否能令观者从中获得启迪与教益,而非“似”与“不似”。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意象和技法是欣赏中国画的必备素养
品评中国画需要积累一定的审美心得
欣赏中国画的关键在于能否打动人心
画作的逼真与否不是赏鉴的根本标准
小明和姐姐用2013年的台历做游戏,他们将12个月每一天的日历一一揭下,背面朝上放在一个盒子里,姐姐让小明一次性帮她抽出一张任意月份的30号或者31号。问小明一次至少应抽出多少张日历,才能保证满足姐姐的要求:
346
347
348
349
近年来,在科技的加持下,从3D扫描、3D打印再到AR沉浸式体验,“沉睡”千年的历史文物不断被“唤醒”,走入大众视野。“考古盲盒”的走红、《唐宫夜宴》的惊艳和《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的新奇,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黑科技”,为沉浸式展览和体验提供了发展空间,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也让时空的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同时,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等传播领域的新技术,也让文化产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在新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并维持热度。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科技赋能让文物重新“活起来”
“黑科技”成就文物的古今对话
沉浸式体验让文物再度“热起来”
把握新技术,加速文物的大众传播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最适合做以上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广义的扶贫扶志
可怕的精神贫困
打好扶贫攻坚战
扶贫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