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看到龋齿的形态和被虫蚁啃噬后的木材很相似,他们推断,在口腔里有一种叫做“牙虫”的虫子,像白蚁啃噬木头那样侵蚀我们的牙齿。很可能是因为白蚁的危害曾经遍及全球,这一理论出现在所有的古代文明里,包括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代中国。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古代人很早就发现了龋齿
龋齿在古代分布的区域很广
古代白蚁的危害已遍及全球
古人对龋齿的认识非常相似
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③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④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①④③②
①③④②
②①④③
②①③④
要制成松软酥香的丹麦面包,需往面粉中加入大量起酥油,这样才能形成面包里特殊的层状结构。而起酥油不光让身体发胖,还会影响女性荷尔蒙分泌。由于人体激素水平在一天中是不平衡的,因此吃丹麦面包最佳时间是:
早上
中午
晚上
午夜
北京何来?王光镐在其新著《北京——人类文明的圣殿》中,以一位老考古人的睿智,为我们细细讲述了北京的地脉、人脉、城脉、文脉及气脉诸类,分述北京的地理特征,北京史前的悠久年代,文明早期的持续发展,帝都从无到有的递进拓展,民族多元一统格局的形成,以及承续传统的信仰体系。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北京文脉的多元融合
北京人脉的古老悠远
北京地脉的特别之处
北京城脉的底蕴深厚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在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用这首诗,以此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首诗的作者是:
范仲淹
龚自珍
郑板桥
王安石
某公司有员工100人从事某产品的生产。现在,公司决定从这些员工中分流一些去生产新产品。分流后,继续从事老产品生产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创造产值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多可增长1.2倍。若要保证老产品的年产值不减少,则最多能分流的人数是:
15人
16人
53人
54人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②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
③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
④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⑤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
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等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
②⑤④①③⑥
②⑤③⑥④①
②①⑤④③⑥
②①③⑥⑤④
小强从学校出发赶往首都机场乘坐飞机回老家,若坐平均速度40千米/小时的机场大巴,则飞机起飞时他距机场还有12公里;如果坐出租车,车速50千米/小时,他能够先于起飞时间24分钟到达,则学校距离机场多少公里:
100
132
140
160
①用绳捆绑,加以检木
②封泥盖章,作为信验
③火上炙干,刮去青皮
④联编成册,笔书文字
⑤截竹为筒,破箕成牒
⑤③④②①
①③⑤④②
⑤③④①②
⑤①④③②
一次,皇帝称赞《文选》中郭璞的《游仙诗》写得好,石动筒听了说:“如果让我来写,肯定胜过他一倍”。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就令他也写一首,看看如何“胜过一倍”。石动筒说:“郭璞的《游仙诗》里有两句话:‘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我作两句:‘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这难道还不胜过他一倍?”
这则故事中的石动筒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偷换概念
错误类比
因果倒置
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