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效应:指由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过程所引起的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
下列不属于环境效应的是:
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使水生生物受到严重危害
某省沿海滩涂面积每年都在“长”,动植物品种也有所变化
某地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在区域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某沿海城市填海造岛,在岛上建成可容纳十万人的小城镇
我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速度换挡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不能把新常态理解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事实上,经济新常态将为经济发展______新空间、______新活力。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拓展,增添
增长,提速
增加,提高
发展,添加
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将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注重公平的分配。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应牢牢建立比较优势的概念。不同的地方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即便是两个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地理上相邻的省份或城市,最佳的发展模式也不是大家发展同样的生产结构,而是应该各自有分工。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强调:
不同地理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应当有所不同
地理相邻的两个城市也应该有各自不同特色
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应与当地比较优势相吻合
最佳发展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地理条件的区域
典型的两栖动物幼年时期在水中靠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我们通常把这个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大部分的两栖动物繁殖时将卵产在水中并孵化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外鳃,在水中呼吸氧。大部分的蝌蚪在几天的时间内外鳃便消失形成内鳃以供呼吸,后肢芽(后肢的前身)长出进入变态期。变态期蝌蚪的四肢逐渐代替尾行使运动的作用,肺慢慢长出后便取代鳃行使呼吸的作用。等鳃慢慢消失,其他生理结构调整好之后,两栖动物便开始了陆地生活。
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两栖动物进入变态期便慢慢长出四肢和肺
两栖动物在幼年时以卵孵化出蝌蚪的形态呈现
两栖动物从水中生活走向陆地生活
两栖动物开始陆地生活后便不再回到水里生活
将从1到11连续自然数填入下图中的圆圈内,要使每边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a不可能是( )。
1
6
7
11
生态恢复岸线是指通过人工直接或间接实施保护修复工程或在常年潮汐、冲淤等自然力作用下,将原来的人工岸线最大限度地恢复海岸自然形态、地貌单元,恢复和改善海岸生态功能的岸线。生态恢复岸线具有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动态特征,是海陆分界的地理要素,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恢复岸线的是:( )。
将自然海岸形态改变成人工海岸形态的堤坝
某港口城市全力打造的生态美、人气旺的黄金旅游岸线
某海滨城市修复建设的具有自然岸滩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堤
保持自然生态属性特征,没有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形态和属性的海岸线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唯一的大规模传播渠道,普通人也能成为主动的发声者,既可以_______,更可以独家进行报道,甚至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然而,有的人发出的却是噪声,甚至是不实之词、_______,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各抒己见 恶意中伤
众声喧哗 造谣生事
慷慨陈词 捕风捉影
集思广益 风言风语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2008年甘肃省各级财政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4000个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将在农村建设1万个“农家书屋”,此举将覆盖甘肃省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按照规划,到2015年,甘肃省每个行政村都将有一个“农家书屋”。
对本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建设农家书屋是甘肃省2008年财政的主要投资
建设农家书屋是甘肃省“十一五”期间财政的主要投资
建设农家书屋是甘肃省提高农村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农家书屋是甘肃省三分之二农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口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2008年10月23日,新华社授权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全国耕地保有量提出了约束性目标。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这条红线。这条红线是指:
不少于17亿亩
不少于18亿亩
不少于19亿亩
不少于20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