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些规律逐渐显现出来,认识不到的话则会误导舆论和政策。劳动经济学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特别是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之后,求职者实现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单纯的大学毕业几个月之后的就业率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可靠性不高
目前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舆论有待商榷
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工作需要一定时间
求职时间长短与工作匹配程度成正比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完成了三次重大转变: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战争转向生产建设;拨乱反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下四项中哪一会议与这些转变无关:
八七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七届二中全会
遵义会议
大部分拖延者都喜欢“时间是幻觉”这种概念。他们生活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严重冲突中,并一直在其中挣扎。当一件事或一个目标其时间设定在很远的将来,那么它就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从而使这件事看上去没有它实际上那么重要。相反,一些时间很近的目标则看上去更清晰和紧迫。因此,即便现有的目标没有长期目标重要,人们往往去做即时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这被心理学家称作“未来折扣”。
根据这段话,大部分拖延者:
总是贪图即时享乐
完全没有时间观念
不能客观判断事情轻重
不善于设定长远的目标
今年的一次大学生招聘会上,某宿舍所有6名同学均向甲公司和乙公司投递了简历。甲、乙两公司通知了他们各自所收上百份简历中一半的人员参加面试。因此,这6名同学每人获得了来自甲公司或乙公司的仅一次面试机会。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假设是必须的?
除向甲、乙公司投递简历外,该宿舍同学未向其他单位投递简历
该宿舍所有同学既符合甲公司的招聘条件,也符合乙公司的招聘条件
甲、乙两公司没有同时通知该宿舍的同一个人去参加他们的面试
该宿舍的这6名同学都愿意参加甲公司或乙公司所通知的面试
学校∶大学∶北京大学
工业∶重工业∶钢铁
工艺∶手工艺∶玉器
军事∶军队∶海军
建筑物∶桥梁∶赵州桥
如图,ABCD为矩形,AB=4,BC=3,边CD在直线L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L作无滑动翻转,当点A第一次翻转到点位置时,点A经过的路线长为:
7π
6π
3π
3π/2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1月2日至3日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将未来五年河北省的“双重任务”确定为: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
内部深化和外部拓展
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
2014年9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决定今年启动上海市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17年整体实施。根据方案,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和外语3门实行统一考试,考生再选择3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参加在6月的统一高考,满分各为150分,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另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选择较好成绩计入总分。考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每门考试以满分70分计入总分。高校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办学特色选择不超过3门的科目要求,考生只要满足其中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
根据上海改革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等13门科目,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合格”是高中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此外,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除合格性考试外,还增设等级性考试,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并参加考试,6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和阅卷,成绩按等第呈现为A、B、C、D、E五等。13门科目的合格考与等级考分散在高中三年,学生均只能参加一次,随教随考随清。
从2010年《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到2014年9月19日上海版的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四年的时间里,上海始终在系统完整地考虑开展教育考试改革。这次的高考改革方案,被认为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也最复杂的改革,最终出台的方案是平衡公平性和科学性、理想方向和现实条件的结果。
在上海高考新方案的出台过程中,有关部门调研多达71次,政策方案十易其稿,多次向中学、大学校长以及教育专家征询意见,这说明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需要:
考虑不同部门的利益诉求
多渠道优化公众参与
多方面综合意见,对方案不断优化调整
做好多渠道的政策信息公开
2011年,某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123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87.71万人次,同比增长8.2%。在入境旅游者中,外国旅游者51.1万人次,同比下降8.6%;港澳台旅游者36.61万人次,同比增长43%。全年旅游总收入168.15亿元,同比增长27.20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创汇2.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2006—2011年,该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年平均增加多少万人次:
244.4
261.2
280.5
322.5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①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②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③,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④纸灰之类胃⑤之。欲印,则以一铁范⑥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⑧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①冯瀛王:冯道(882~954年),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死后追封为瀛王。
②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③钱唇:铜钱的边。
④和:混合。
⑤冒:覆盖。
⑥范:模子。
⑦砥:细的磨刀石。
⑧燔(fán):烧。
关于下列四个句子中的助词“者”的用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②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③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④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①和②的用法不同
①和③的用法相同
②和④的用法不同
四个“者”的用法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