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乡试第一名为:
榜眼
会元
解元
状元
喝酒有害健康早已成为共识,酒精对大脑的影响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喝几瓶啤酒,就会造成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减小;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周饮酒会导致海马体萎缩风险急剧上升。由此造成的后果是,长期饮酒的人更易患上痴呆症。不过,这些研究往往关注长期饮酒的影响,如果只是偶尔喝一次酒,也会对大脑造成危害吗?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最新研究给出了肯定答案:你人生中的第一次醉酒,不仅会改变大脑神经元的形态,这种影响甚至会伴随终生。
这段文字意在:
强调长期饮酒对健康的严重危害
纠正人们对饮酒危害的错误认识
探讨痴呆症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联
介绍关于饮酒危害健康的研究结论
(一)我曾运用复杂科学的方法分析制度问题,认为制度应当包括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体制是指系统在某一时间点所处的状态和结构,机制则是指系统演化的过程和动因。由于系统是动态的,处于不停的演化之中,因此单靠权力分析、利益集团分析、规范分析等静态的结构分析方法来研究它是不够的。正如著名的制度经济学家诺斯一针见血指出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变迁的动态世界中,但我们的理论却是静态的。”
(二)制度可以经由强制性制度变迁(他组织作用)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诱制性制度变迁(自组织作用)而演化。按照复杂性科学的观点,对经济的运行而言,既定的制度规则能稳定交易主体的预期。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交易主体之间都知道对方会按照什么规则来行动,因为大家都相信对方是理性的。如果确实如此,那这一制度就是适当而稳定的。如果在既定制度框架下,交易主体难以发挥作用,难以将商业机会变为现实,那就说明这一制度需要加以改变,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制度环境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造成自组织作用和他组织作用的结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演化。
根据第一段内容,关于“体制和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体制是不变的目标,机制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体制是静态的,机制是动态的
体制和机制相互依存
体制和机制同属于制度
2020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它承载了许多重大历史记忆,也将开启更加美好的国家未来。下列历史时点不属于2020年度记忆的是: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40周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
2019年3月,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中国代表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共同发布声明宣布,中国将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聚焦( )主题。
“可持续消费与生产”
“塑战塑决”
“空气污染”
“绿色经济”
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昼夜奔流不息。然而一旦血管出现小破口,流出的血液便会在短时间内凝固(coagulation),以阻止更多的血液流出。这种神奇的保护机制涉及一大串连锁反应,已知参与其中的物质多达数十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_______________,层层递进,经过一系列级联和放大效应最终使得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正是由于后者的出现,液态的血液才慢慢转变为胶冻状并不再流动。
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多数为蛋白质,它们在肝脏合成、降解和失活,因而肝脏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肝功能差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皮下淤血。除此之外,肝脏合成某些凝血因子还少不了一种营养素的帮助——这就是维生素K。
维生素K的促凝血作用是在1934年被一位名叫达姆(Henrik Carl Peter Dam)的丹麦科学家发现的。1929年,达姆在一项针对小鸡的实验中注意到了某种异常:当食物中长期缺乏脂类时,小鸡开始有自发出血的现象。达姆采集了鸡的血液,发现鸡血的凝固时间大大延长了。这说明脂类食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5年之后,达姆确认麻籽中富含这种止血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凝血维生素”或维生素K。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作为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维生素K能够确保肝脏产生足够的正常凝血因子,继而保证凝血反应正常进行。天然维生素K(K1和K2)不溶于水,因而需要从富含脂类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中摄取。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K,因为还有部分维生素K(K2)可经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的吸收依赖胆汁,因此当胆汁流动的管道(胆管)被结石或肿瘤阻塞时,患者常常会发生维生素K缺乏,继而产生凝血障碍。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维生素K的合成能力不足,容易缺乏维生素K而产生出血症状。针对上述人群的出血,补充维生素K会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填入文章第一段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相互依存
紧紧相连
环环相扣
彼此交集
某班有48位同学,教室里有6排,每排8个座位。若在每个周一早上班里同学按照如下要求换座位:①第一排同学换到最后一排,其他每排同学向前换一排;②最左边一列的同学换到最右边一列,其他每列同学向左换一列。那么坐在第一排最左边的同学经过( )后首次回到第一排最左边。
12周
24周
36周
48周
2016年12月,针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的现实问题,Z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倡导提出,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优化服务,积极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
2017年2月,Z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推进“最多跑一次”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协调小组组长。随即,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思路、时间表和任务书。“四张清单一张网”即“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及“政务服务网”。
“最多跑一次”即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Z省的这项改革首先围绕省市县行政服务中心这个群众与企业找政府办事的主要场所展开,具体操作上分为“一窗受理”和“集成服务”两部分。“一窗受理”即在行政服务中心分领域设置若干综合窗口,群众办事无需再到多部门或多窗口分头跑,只需将材料提交到一个综合窗口,由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全流程协调,按责转办。“集成服务”则指各部门协同作战,开展并联审批、模拟审批、容缺预审、全程代办等。
在最早开展试点的该省Q市,自2016年9月起,原来去7个部门、跑10趟,至少需要5天才能办好的公积金业务,只要材料齐全可在一个窗口,一次办结;过去需要跑6个部门、办理4种证件,至少需要6个工作日才能申请设立开办企业的流程,精简至只需到市场监管局填写申请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资料,即可当天办结。
政府服务民众友好型前台界面的提升,依靠的是后台政府内部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力量整合的强大支撑。“一窗”的背后是“一网”。Z省基于政务服务网推进流程再造,积极扩大政务电子化、互联网化应用,2017年以来已连续出台《Z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省级公共数据共享清单》,从法律层面规定电子证明文件与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效力。截至2017年三季度,全省各级各部门为公民办理相关社会事务开具的各类证明事项已从135项减少到97项,需要群众和企业提供的证明事项从860项减少到359项。省市县可网上申请办理事项的开通率,分别达到79.9%、61.5%和55.9%。
Z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的经验包括:
全面整合和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政府服务标准化、法治化
通过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增强部门利益和部门责任
积极扩大政务电子化、互联网化应用,优化政府服务供给
通过政府自身改革,带来公众、企业、政府的共赢局面
某地有两个奇怪的村庄,杨庄的人在星期一、三、五说谎,王村的人在二、四、六说谎。在其他日子两个村庄的人都说实话。一天,从未来过这里的外地人刘某见到两个人,分别向他们提出关于日期的问题。两个人都说:“前天是我说谎的日子。”
如果被问的两个人分别来自杨庄和王村,则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
这一天是星期四或星期五
这一天是星期二或星期四
这一天是星期五或星期日
这一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
这一天是星期三或星期六
某人得了心脏病,做手术会改善他的身体状况,但这种手术是有风险的。研究人员让第一组测试者分别给这位患者提建议,请他们在如下的手术成功率中做选择:10%、30%、50%、70%、90%。测试结果表明:成功率在50%时可以接受手术,风险率为50%。接着,研究人员找另一组测试者先经过小组讨论再给患者提出建议,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有30%的成功率就可以动手术,风险率为70%。
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群体决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因而应该比个人决策更为合理、有效
群体决策容易出现责任分摊等现象,因而往往比个人决策更趋于冒险
个人在做出决策时比较谨慎、保守,因而个人决策往往阻碍事业的发展
个人要对自己做出的决策负责,因而个人决策比群体决策更具有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