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将被永远铭记,而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将会被遗忘,因为语言会消亡而数学理念不会消亡。”
这一论证可能隐含了哪些前提,除了:
阿基米德的贡献在于数学理念
埃斯库罗斯不是一个好作家
使用会消亡的东西的人会被遗忘
数学理念不是语言
舞蹈队的年龄之和是2654岁,其中年龄最大的不超过79岁,最小的不低于50岁,且最多有4个人彼此年龄相同,则这些人中至少有多少人的年龄不低于60岁:
5
6
7
8
小说只是小说,文学只是文学,既不当误认作一部历史,亦不当误认作一篇科学的论文。对于文艺,除掉_______以外,不妨作一种研究;但这种研究,不当为历史的或科学的,只是趣味的研究。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欣赏
品味
鉴赏
评论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说,一部电视剧不该承载全部的社会意见,必须选择性呈现;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去解开所有的社会心结。但矛盾在于,从名字到情节都被认为造假的畅销剧,创作动机在于歌颂反腐现实。所以,电视剧及其批评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以下各项,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有:
从名字到情节都被认为造假的畅销剧很难实现歌颂反腐现实的目的
创作动机在于歌颂反腐现实的电视剧不应被认为存在造假的成份
电视剧及其批评都有合理的成份
电视剧来源于现实,但不同于现实,对其批评意义不大
某单位共有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A和B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B和C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34
35
36
37
日前,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影视剧等文化产品的消费主体,他们的喜好左右着市场方向和创作方向。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有利于文创产品供应和需求之间形成有效对接,以需求拉动生产,激活市场潜力,但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市场需求也可能导致创作方的中长期迷失。新一代年轻人兴趣多元,关注力持续度不高,由此构成的市场需求很多情况下并不具备中长期生命力,创作者和制作方如果一味跟进年轻人多变的兴趣,难免顾此失彼、陷入被动。因此,创作者和制作方更应该仔细研究这些兴趣背后的社会基础和真实有效的需求。
这段文字着重指出文创产业存在的哪一问题?
盲目迎合受众喜好
产品供应能力不足
缺乏中长期规划
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
如果没有达尔文,马可尼等专家的新科技观的涌现,就不会产生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如果没有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发展,就不会迎来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如果没有量子物理、太空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灾难科幻作品或超级空间探险小说。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科幻小说对科学的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科幻小说的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
科幻小说被用来形象地描述最新的科学发现
科幻文学与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个三口之家,爸爸比妈妈大3岁,现在他们一家人的年龄之和是80岁,10年前全家人的年龄之和是51岁,则女儿今年多少岁:
7
8
9
10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父子作家,如曹操和曹丕、曹植,王羲之和王献之,苏洵和苏轼、苏辙,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以下诗歌名句是由父子两人分别创作的是: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对于1900-1911年的社会政治变动,真正给我以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所读到的辛亥革命史著作,而是鲁迅的小说。从那里,我才真正知道各色人等是如何经历一场变革,他们不同的心态、经历、际遇、沉浮。在一个个非常生活化的、普通的空间里,被作家塑造和加工了的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的、可信的,他们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境。在这里,辛亥革命不是一个被神圣化了的事件,而是每一个经历者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我们的历史写作中,重大事件往往是被高高地架起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鲁迅小说对历史事件的描写真实生动
历史写作往往不能给人以鲜活的印象
小说的史实陈述比历史学著作更真实
撰写辛亥革命史应该借鉴文学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