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创制艳丽的极光之外,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还可能严重损害地球上的重要设施设备。1859年发生的“卡灵顿事件”是有记载的最大一次太阳风暴,当时的极光在全球2/3地区上空均可见,全球电报网络瘫痪,指南针乱转。今天,同等规模的太阳风暴仍有可能严重影响卫星导航、通信服务和供电网络,而现代社会的运转显然离不开这些设备。然而,哪怕是现在最先进的设备——美国宇航局的“先进集成探索者号”飞行器,也只能提前30—60分钟预警即将发生的强太阳风暴。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作者的态度是:
对强太阳风暴的损害相当恐惧
对强太阳风暴的损害非常担忧
对强太阳风暴的预警很有信心
对强太阳风暴的预警十分失望
只有敢于进行舆论监督的媒体才更有公信力和影响力。在互联网、手机等新技术条件下,一个地理位置上极为偏僻的地方发生的一件事,只要其本身具有足够的社会关注度,要不了多久,地球人都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如果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问题不揭露,对一些事件背后的隐性矛盾不分析,公众就不太会信任你,最终还会离开你。不断失去读者,主流媒体就会逐渐边缘化。而这,将直接导致党和政府的主张、意图、决策等不能有效地传递。
下列选项中,最恰当地概括了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新技术条件下,媒体的监督责任更加重大
不进行舆论监督的媒体会失去生命力
主流媒体必须取得大众的信任
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政策宣传必须两者并重
研究机构针对医患关系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对医生、护士、医院的总体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4.6%、93.5%和79.8%,从调查数据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就诊便利程度等项目的满意度都在70%以上。而患者最不满意的项目中,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药品价格、检查费用和就医总费用。因此有人认为,就医高消费是导致患者对医院以致整个医疗体系不满意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患者对医护人员个人的纠纷甚至暴力事件只是个别现象,就医高消费并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上述观点:
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仅60分,甚至低于患者的评价
医护人员是医院和医疗体系的代表
就医成本过高是导致就医高消费的根本原因
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而非个人
如果生命的进化一直稳步向前,未曾经历任何挫折或提供了特殊机会的时期,要划分地质年代将非常困难,能够轻易分辨出地质年代,是因为地质学家们所说的“动物群演替”,也就是物种突然出现或消失的时期,我们可以将这些事件看作时间的关口——在那一刻,一个时期,通常代表着一种气候,让位于一个新的时期,一种新的气候。只有三种变化因素,强大到能够开启时间的关口——大陆漂移、星系碰撞和诸如温室气体等气候变化动力,所有这些因素的运作方式都不同,但它们通过同样的办法来推动进化——死亡和机遇。
据此可以推断:
地质学家分辨地质年代未曾遭遇过任何挫折
气候的变化并不一定带来物种的变化
只有大陆漂移才能开启时间的关口
“动物群演替”是划分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
最新研究发现,几千万年前一支长有罕见怪异特征的哺乳动物家族移居地下生活,并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Necrolestes。一直以来,这个绰号为“坟墓强盗”的生物被认为是有袋类动物。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它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早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这便是“拉扎勒斯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该效应描述了一组生物体生活的时间远比原本预料的长得多。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Necrolestes是1亿多年前某哺乳动物的孑遗
一直以来人类对Necrolestes的存在均不知情
Necrolestes的实际生活时间出人意料地长久
被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可能被“重新发现”
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心理情绪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不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低落、懒惰无力,甚至导致心理及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卫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20世纪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约10万人患上抑郁症,精神病发病率上升8%。究其原因,是该现象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过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其出现坐卧不安、思维迟钝等精神异常状况。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异常天气会对人的精神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抑郁症与气候异常、天气灾难有一定关系
有必要深入研究厄尔尼诺等异常气象条件
古代“天人合一”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正在发生变化。相对于前网络时代人们担心自己的私事被不正当披露,现在的担忧更多来自网络用户数据大规模泄露或过度收集事件、大数据交易、地图应用软件对个人位置的精准定位。一方面个人对于某信息的掌控能力不断弱化,由此引发了对于隐私乃至个人自由的担忧;另一方面很难证明某些干预或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确实对个人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以至于很少有人在浏览网页时会注意服务商的隐私条款。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的是:
网络时代隐私泄露风险增加的原因
个人信息泄露的管理责任与技术漏洞
隐私权保护在网络时代需应对的问题
提升个人信息掌控能力的基本路径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人通过暴露于阳光下、膳食摄入和维生素D补充等途径补充维生素D。不断有研究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癌症发生风险、保护血管、预防糖尿病、保护肝肾。但最近的一项包括2.6万人的随机对照实验显示,补充维生素D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以及预防癌症、降低癌症死亡率方面,与安慰剂无异。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补充维生素D不会产生积极作用。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最能支持该研究者的观点?
维生素D可直接影响人类229个基因的活性,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患上各种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针对大量研究的综述显示,身体中维生素D水平不佳的人群的死亡率会增加
补充维生素D的价值视情况而定,体重指数低的人补充维生素D,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预防作用
研究显示,口服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会使轻度和中度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8%
现代媒介生态表现出一种“微”特质,碎片化的信息通过社交网络等链状系统被连接与组合起来。媒体要想生存,就要在一个个“微链”中把握传播机会,创造可能的舆论热点。因此,现代的媒体,除了要竞争信息的“独到解释权”外,还要在纷繁的“微链”世界中排兵布阵,成为一个个关键节点的组织者与传播者;报道组织形式不再是先前的“一刀切”,而是在无数个中心节点上进行“疏通”与“引导”。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这种新型舆论引导方式的特点更加凸显。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强调现代媒体更需要具备的能力是:
构建独有的链状传播系统
在关键节点进行舆论引导
密切关注社交网络信息动向
争取信息的“独到解释权”
城管的执法对象,绝大部分是弱势群体,这决定了城管在舆论场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因为舆论是弱势群体的天然盟友,一件事情发生后,除了有强力控制媒体外,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别指望舆论会倒在强势群体这一边,相反,弱势群体总是会得到舆论更多的同情与支持,像这一次美国斯诺登事件就是明证,城管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舆论地位,如果以为自己是生活中的强势群体,就可以在舆论场上也是强势群体,用对付瓜农菜贩的方式对付舆论,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城管是公共舆论中的弱势群体
媒体是操控公共舆论的强势群体
公共舆论是城管的“天敌”
斯诺登是斯诺登事件中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