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测试是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试验,用于测试某机器是否能表现出与人相同或无法区分的智能。一个人(代号C)使用测试对象都能理解的语言去询问两个他无法看见的对象任意一串问题,对象分别为机器(代号A)和正常思维的人(代号B)。如果经过若干询问以后,C不能分辨A与B的实质区别,则此机器A通过图灵测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质疑图灵测试的有效性:
两个人面对同一台机器,测试结果可能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面对同一台机器,两次测试的结果也会不同
即便图灵测试告诉了我们结果,我们还是会用一套人类的标准判断一个机器是否具备智能
通过测试的机器并不能感知或者掌握人类的隐藏情绪,比如反语、双关、讽刺和谎言
人类的智能要素可以分解为洞察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而通过测试的机器只具备基于正确逻辑和策略做判断的能力
小周、小吴、小郑三人中,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一人是知识分子。
已知:小郑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
小周的年龄和农民不同;
农民的年龄比小吴小。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小周是工人、小吴是知识分子、小郑是农民
小周是知识分子、小吴是农民、小郑是工人
小周是知识分子、小吴是工人、小郑是农民
小周是工人、小吴是农民、小郑是知识分子
关于小王、小李和小张,我们知道他们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并且我们还知道:小张比教师的年龄大;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小李年龄小。由此可知:
小王是律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教师
小王是医生,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律师
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律师,小张是医生
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律师
甲贩运违禁品,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甲杯中有浓度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同种溶液600克,现在从甲、乙取出相同质量的溶液,把甲杯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乙杯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问现在两杯溶液浓度是多少:
20%
20.6%
21.2%
21.4%
在原先电调模式下,乘客想要一辆出租车,每次只能与一家公司联系,如果这家公司没有车,那他就要打另外一家公司的叫车电话,在这中间乘客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打车软件则不分出租车公司,你只要在客户端上提交了叫车请求,那么该软件就会向周边装有该App的出租车发送请求。
上面这段话是为了说明:
打车软件使用范围广
打车软件增加了交易的可能性
打车软件节省了行车时间和金钱
打车软件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状况
某单位租赁了两辆同样的大巴车运送员工外出活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车程是2个小时,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出发,但甲车刚出发10分钟即发生故障,只能以原速的1/3匀速较慢行驶,乙车将本车员工送到目的地后,原路返回与甲车相遇,载上甲车员工驶往目的地,当所有员工到达目的地时,在途用时总计为:(上下车时间不计)
3小时50分钟
4小时
4小时20分钟
4小时40分钟
某单位有80名职工参加了义务劳动、希望工程捐款和探望敬老院三项公益活动中的至少一项。只参加一项的人数与参加超过一项的人数相同,参加所有三项公益活动的与只捐款的人数均为12人,且只探望敬老院的人比只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多16人。问探望敬老院的人最多比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多多少人:
28
32
36
44
陈某、王某结婚后购得房屋一套,仅以陈某的名义进行了登记,后陈某独自将房屋以市价出售给不知情的丙,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买卖合同有效,房屋所有权未转移
买卖合同无效,房屋所有权已转移
买卖合同有效,房屋所有权已转移
买卖合同无效,房屋所有权未转移
张某骑摩托逆行,被交警李某拦下,李某口头决定对张某处以200元的罚款,张某要求李出示书面处罚依据和罚款收据,李说张是无理取闹,针对这一处罚决定,下列哪个说法正确的:
无效
违法
可以取消
决定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