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课题研究中,数据搜集方式有问卷调研、当面访谈与电话访谈三种。参加问卷调研的有27人,参加电话访谈的有21人。参加了三种数据搜集方式的有5人,既参加问卷调研又参加当面访谈的有9人,既参加问卷调研又参加电话访谈的有12人,既参加当面访谈又参加电话访谈的有7人。已知只参加当面访谈的人数占数据搜集人员总数的20%,则数据搜集人员共有( )人。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2011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92万艘,比上年末增长0.5%;净载重量21264.32万吨,增长17.9%;平均净载重量增长17.3%;集装箱箱位147.52万TEU,增长11.4%;船舶功率5949.66万千瓦,增长11.6%。
截至2010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多少万艘:
11.95
12.05
17.07
17.83
某研究调查了5000名“80前”和5000名“80后”“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图1说明的是这些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情况,如,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80前”农民工中有16.1%的人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当被问及“如果转变为非农户口需要交回承包地,是否还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时,他们中一些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图2说明的是图1中各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即使交回承包地,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情况,是对图1情况的进一步调查,如,在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80后”农民工中,有51.1%的人即使交回承包地,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
图例中,“小学及以下”等是指农民工的文化程度。
图1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构
图2各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即使交回承包地,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比重
如果转变为非农户口需要交回承包地,则原本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态度发生改变最大的群体是( )。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群体
初中文化程度群体
高中文化程度群体
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群体
①近来,中国的一些网购、外卖软件也被曝出存在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
②甚至反过来操控数据的提供者本身
③但脸书用户数据泄露这类丑闻让人们发现
④大数据分析曾被寄予厚望
⑤同一商品或服务对不同人显示不同的价格
⑥大数据可能被恶意利用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④②③⑤⑥
④③②①⑥⑤
④③⑥②①⑤
①④②⑥③⑤
以下是2006年农村实用人才现状: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231.4万人、中部地区201.7万人、西部地区145.9万人。从年龄分布看,40岁以下的247.9万人。从学历看,中专以上的22.7万人。
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能手占总数的56.7%,经营能人占27.8%,能工巧匠占15.5%。其中,农民高级技师1.5万人,农民技师7万人,农民助理技师6.5万人,农民技术员35.3万人。
2006年我国农村实用人才中,东部地区人数占总人数的:
40%
34.8%
42.8%
25.2%
甲、乙、丙三个农户种植龙稻、徽稻两种水稻,已知乙和丙水稻总产量是甲的,且龙稻产量分别占甲、乙、丙水稻总产量的
和
,乙和丙的龙稻产量之和等于甲龙稻产量,则甲、乙、丙水稻产量比为:
5:3:1
10:7:1
15:11:1
20:15:1
2005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64.5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7.69亿平方米,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5.46%。东部地区房屋建筑面积83•8亿平方米,中部地区45.22亿平方米,西部地区35.48亿平方米,分别占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的50.94%、27.49%和21.57%。东部地区城镇住宅建筑面积53.67亿平方米,中部地区30.33亿平方米,西部地区23.69亿平方米,分别占全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的49.84%、28.16%和22%。
2005年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其中东部地区28平方米,中部地区23.9平方米,西部地区25.24平方米。
全国城镇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0.85套。东部地区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5.32平方米,中部地区77.96平方米,西部地区85.75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分别为0.89套、0.79套和0.83套。
2005年底,东部地区房屋建筑面积高于西部地区:
48.32亿平方米
43.82亿平方米
42.83亿平方米
52.83亿平方米
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6.4万亿元,增长22.7%。其中网络购物增长36.2%,在线旅游增长39.9%,本地生活服务O2O增长38.3%。2015年中国移动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8%。
2015年中国移动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占网络购物比重约为:
49%
53%
55%
57%
截至2007年上半年末,在所登记的个体企业中户数排在第二位的直辖市是: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据初步测算,2006年广东完成生产总值259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经济总量继续列全国第一位置。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16.9%,第三产业增长12.2%。与此同时,鲁、苏、浙、沪也稳定协调发展,其中山东、江苏赶超步伐不减,增速分别高广东0.6个和0.8个百分点。山东完成生产总值21846.71亿元,增长14.7%;江苏完成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增长14.9%;浙江生产总值为15649亿元,增长13.6%,分别列全国第二到第四位;上海完成生产总值10297亿元,增长12.0%。在四省一市中,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居中间。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18.57亿元,低于山东工业增加值(11122.76亿元),高于江苏工业增加值(10015.12亿元),鲁、粤、苏分列前三位。浙江工业增加值5655.05亿元,上海工业增加值4456.04亿元。广东工业增长18.3%,增速低于山东(23.6%)、江苏(21.4%),高于浙江(17.1%)和上海(13.4%)。
广东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58.34亿元,增长24.8%;山东实现利润2633.97亿元,增长21.7%;江苏实现利润1901.83亿元,增长37.4%;浙江实现利润1324.55亿元,增长20.6%;上海实现利润1086.7亿元,增长15.7%。
广东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6.89亿元,增长16.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52.58亿元,增长11.2%。山东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14.86亿元,增长19.8%。江苏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73.69亿元,增长20.2%。浙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28.03亿元,增长13.4%,上海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97.48亿元,增长9.8%。广东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落后于江苏和山东,列总量第三位。
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理性,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34.34亿元,增长22.4%。江苏房地产投资1901.01亿元,增长23.0%。山东房地产开发投资1178.71亿元,增长21.0%。浙江房地产开发投资1572.79亿元,增长8.0%。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1275.59亿元,增长2.3%。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低于江苏,增速较高。
2006年广东省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比2005年:
增加了约1个百分点
降低了约1个百分点
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
降低了约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