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3日,新华社授权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全国耕地保有量提出了约束性目标。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这条红线。这条红线是指:
不少于17亿亩
不少于18亿亩
不少于19亿亩
不少于20亿亩
2008年10月23日,新华社授权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全国耕地保有量提出了约束性目标。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这条红线。这条红线是指:
不少于17亿亩
不少于18亿亩
不少于19亿亩
不少于20亿亩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下列相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
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6.5%左右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实施更大规模减税时,人民大会堂内接连响起两次掌声。“减税降费”主要有利于:
提高财政收入
提振实体经济
提振股市行情
保持社会稳定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模式指的是互联网“+”:
技术变革
传统的各行各业
创新产业
现代服务业
某地方政府计划削减财政预算,原计划削减9%。为此,计划撤销两个部门,这两个部门的预算正好占地方政府总预算的9%。计划实施后,上述两个部门被撤销,整个地方政府预算实际削减6%。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各部门预算有所调整。
如果上述判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①上述计划实施后,有的职能部门预算增加。
②上述计划实施后,没有一个职能部门预算增加额度超出地方政府原来总预算的3%。
③上述计划实施后,被削减的财政预算,都来自于被撤销的两个部门原有的预算。
只有①
只有①和②
只有②和③
全部都为真
2000—2005年中国污染治理资金来源中,“财政预算内资金”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未来政府财政预算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建立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安排要体现公共性、政策性的客观要求。由于节能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征,属于社会共同需要的范畴,因此,公共预算设立节能项目与公共预算的改革方向是吻合的。在我国财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加之必要的预算结构调整,我国的财政经常性预算已具备支持节能支出的财力基础。为此,政府需要通过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保证财政用于节能预算的资金投入。
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建立公共财政,推进实施政府财政预算改革
加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推进节能项目建设
建立政府公共财政,设立节能项目公共预算
推进政府财政改革,确保节能项目资金投入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这种表述表明,我国对私营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指导、帮助和监督
鼓励、支持、引导并依法监督和管理
指导、扶持和竞争
利用、限制和改造
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许多老年人遭遇了就医难、购票难、购物难等问题。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他们日常生活造成障碍。为此,必须:
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实施惠民政策
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依法行政,改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