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1995年国际旅游支出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国际旅游支出总额占当年世界国际旅游支出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
(2)1995年出境旅游人数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出境旅游人数之和占当年世界出境旅游人数总和的比重没有超过五分之一;
(3)2006年国际旅游支出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国际旅游支出总额占当年世界国际旅游支出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
(4)2006年出境旅游人数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出境旅游人数之和占当年世界出境旅游人数总和的比重没有超过五分之一。
4项
3项
2项
1项
某法院对某刑事案件有以下四种说法:
①有证据表明赵刚没有作案;
②作案者或者是赵刚,或者是王强,或者是李明;
③也有证据表明王强没有作案;
④电视画面显示,案发时李明在远离案发现场的一个足球赛的观众席上。
下列各项是对四种说法的不同描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从上述说法中可以推出,只有一个人作案
上述说法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从这几种说法中可以推出,表明王强没有作案的证据是假的
李明肯定不在该足球赛的观众席上
在万灵古镇的濑溪河畔,烟雨朦胧,气息________,宁静且有着避世的烟火,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交融,古寨、古桥和灵动的河水融汇成一幅水墨画卷,能够让人徘徊在桥水之间,________于烟雨小道。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氤氲 徜徉
旖旎 踌躇
绮丽 盘桓
叆叇 留连
下列诗句描写的地方都位于长江流域,按照从上游到下游排序正确的是:
①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②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③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④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①②③④
②①④③
②①③④
①②④③
有A、B、C三支试管,分别装有10克、20克、30克的水,现将某种盐溶液10克倒入A管均匀混合,并取出10克溶液倒入B管均匀混合,再从B管中取出10克溶液倒入C管。若这时C管中溶液的浓度为2.5%,则原盐溶液的浓度是:
60%
55%
50%
45%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服药时为省事,将药片放入口中后,不喝水或仅喝一口水,再用力一咽,就算是服完药了。有些人认为这种服药方式是不可取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些人的观点:
服药时增加饮水量会降低药物的浓度
服药时大量饮水,可加快药物通过咽、食管进入胃的速度
有些药物,由于代谢产物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道中析出,引起其他症状,因此病人在服药期间每天至少要饮水1500毫升
服药时,饮水过少会使药片滞留在食管中时间较长,甚至产生副作用
几年来,我国许多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这种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资源环境工作者呼吁: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让山变绿、水变清,是采取坚决措施,禁用一次性筷子的时候了。
以下说法不能对批评者的观点提供支持的是:
我国森林资源十分匮乏,把宝贵的木材用来做一次性筷子,实在是莫大的浪费
1998年的特大水灾不但与天气有关,也与多年的滥砍滥伐有很大关系
森林和种绿色植被对涵养水分、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护森林不能只保不用。合理使用,适量采伐,发展林区经济,也能促进保护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根金属棒,并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连接起来,通过金属棒尖端放电,让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以保护建筑物免遭雷击。这种做法应用于管理界时被称为避雷针效应,指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引领事态积极发展,即善疏则通,能导必安的管理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做法与避雷针效应无关的是:
某市推行“全民参与精准找茬”工作破解城市治理盲区漏点,市民怨气少了满意多了
某地实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法,解决大量群众关心的事,化解了社会矛盾
某公司将召开员工发展问题研讨会,要求部门主管会前要调查掌握员工发展需求
某小区改建车库,物业方广泛地征求了业主的意见,并形成共识,使该工程顺利推进
当年《西游记》首次播出时,就已轰动全国,造就了______的盛况;30年来,它的重播次数达到了3000多次,观众百看不厌,几乎无“剧”能出其右。86版《西游记》的成功绝非偶然,那一代影视工作者对电视艺术的热爱,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______,是造就这部荧屏经典的重要条件。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万头攒动 吹毛求疵
万人空巷 精益求精
洛阳纸贵 乐此不疲
趋之若鹜 不遗余力
有的电视广告采取同一句广告词反复多次的方式,以期加深观众的印象,让观众记住其所要推销的产品。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调查显示,数家长期做这类广告的商家近来都陷入了经营困境,产品大量积压。可见,商家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
以下哪项如果成立,能最有力的加强以上的论证:
尽管有些电视观众并不在意同一句广告词反复播放,但许多观众觉得广告最好更多地兼顾艺术性
由于观众急于要观看广告之后精彩的电视节目,因此任何广告的播放都会让观众不耐烦
虽然《广告法》并没有禁止同一句广告词反复多次播放,但商家应该考虑不同观众的多样化感受
同一句广告词反复播放会引起电视观众的厌烦,甚至愤怒,从而对商家所要推销的产品产生强烈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