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4日,A市一名中年妇女因试图阻止城管依法拆除自家14平方的违章建房,竟然在城管执法分队的走廊里喝下了几口“敌敌畏”后躺在了地上,幸被城管队员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抢救才脱离危险。
记者了解到,该违者妇女因为家中房屋漏雨,遂将14平方米的房屋拆除后重新翻建,依据《A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第5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翻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或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领取规划许可证”,城管要求张某拆除违法建房,经队员多次劝说,张某非但拒不拆除,反而在城管分队走廊里喝下“敌敌畏”。城管说法:执法对象多是弱势群体。提起这些在执法中遇到的尴尬事。城管部门也表示了无奈,作为执法者,维护社会秩序和整洁的环境,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城管的工作与其他执法部门不同,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最基层的老百姓,执法的对象也都是弱势群体。面对他们的违法行为,队员按照法规进行执法是情理之中,但是队员们也很清楚,这种执法必定会引起双方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开始变得各式各样,有些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执法工作。专家说法:城管执法应尽可能人性化。那么作为城管这样的执法部门应该怎样才能在合理执法的时候,避免尴尬?专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行政执法中是无法彻底避免矛盾的,因为这种执法,必然要涉及双方的利益,任何一种行政行为只要是强制性的,就会有矛盾,但是不能因为矛盾就要削弱执法的力度。解决矛盾,避免尴尬还要从服务和执法手段上进行突破,也就是在执法的过程中,城管应尽可能地采取一些人性化的措施,从言语上、动作上给人以足够的尊重。而且执法手段也应该进行变通,例如:执法机关执法时只告知相对人违法了,但是相对人怎么做才能不违法,或是到哪里才能够成为合法的经营户,合法地养家糊口,这都需要城管部门做好告知和疏通的工作。执法中的服务和善后工作的到位都会逐步改善尴尬执法的现状。
在上述案例中,针对城管执法工作面临的困难,专家建议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一些人性化的措施。下列政府治理工具中,与专家观点的价值取向一致的是:
标准管理
战略管理
服务导向
目标管理
下列海域面积占比中,最大的是:
轻度污染海域中黄海面积占比
中度污染海域中东海面积占比
南海中较清洁海域面积占比
渤海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占比
“江山社稷”中的“稷”在古代是指:
土地之神
黎民百姓
祈求丰收
五谷之神
下列典故中,与古人勤学无关的是:
韦编三绝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寻章摘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轻轨和地铁的区别主要是运量不同
隐形飞机运用“隐形”技术,躲避雷达侦测
在能源领域中,一般所称的页岩气是指页岩中的天然气
海浪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在2017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规定了无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为10周岁以下
《唐六典》第一次以法典形式确定了审判官员的回避制度
在人民法院审判期间,被告人甲死亡,同时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已经能够确认甲无罪,最后法院判决宣告甲无罪
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003-2006年,我国出口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都超过1000亿美元
2003-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涨状态
2004年至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1年,我国的出口额约为2673亿美元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运输费用5.6万亿元,同比增长6.6%;保管费用3.7万亿元,同比增长7.0%;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7.9%。
能够从上述资源中推出的是:
2013年第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速高于第四季度
2014年每万元社会物流总额的平均管理费用低于上年水平
2014年农产品物流额在社会物流总额中的比重高于一成
2014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超过2012年的两倍
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用手或其他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因为有裂缝的碗、盆发出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
通过监测次声波可以知道地震、台风的信息,因为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人类无法听到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避免因平面镜成像而造成事故
对胃肠有明显刺激的药物,最好饭前服用,服药后能充分吸收,可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迅速发挥药效
我们将“衰老”______为:机体的各个“组件”,特别是DNA,某些特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脂肪)所受到的随机损伤的大量累积,这一累积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开始,并最终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这种伤害会逐渐削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效能,使机体更易患病,且呈现出衰老的特征,比如肌肉损失、骨质疏松、反应迟缓、听力和视力降低等。
这些累积损伤有不同的来源。其中甚至还包括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将食物转化为可被我们使用的能量的过程。在线粒体(将糖转化为能量的细胞器)工作的时候,它们会同时制造出具有破坏性的氧化分子——自由基。这种活性分子所造成的大多数损伤都能得到修复,但是不乏漏网之鱼。生物学家怀疑,正是这些自由基的氧化侵蚀最终造成了线粒体的永久性损伤,让细胞不能继续保持诸多分子的结合,而这是维持机体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自由基也可能会对细胞的其他部分造成直接破坏。
固然衰老让我们更易患上心脏病、阿兹海默氏症、中风或癌症之类的疾病,但这些和衰老有关的疾病只是叠加于衰老之上的不幸事件,而并非等同于“衰老”本身。所以,即使科学能够消灭当今老人的头号杀手,衰老依旧会发生,它迟早也会让别的疾病有隙可乘。另外,衰老也会让我们的某个关键部位(比如说心血管系统)最终面临灾难性的衰竭。现在,人类比他们的祖先在过去任何时期都要活得更久,有些国家男女平均寿命分别是75岁和80岁,而过去他们祖先的平均寿命只有25岁。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成功地消除了造成很多人早夭的因素,比如感染和寄生虫病。但“衰老”本身并非是一个按照既定的详细时间表严格执行的基因“程序”。演化没有给予我们任何专门用于激发机体衰竭的基因,让我们能够调控它,从而控制我们的寿命。毫无疑问,一些基因确实影响了我们的衰老过程,但是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是在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和活力的过程中无心产生的副产品。我们并没有控制衰老和死亡的基因程序,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像治愈疾病一样治愈衰老。
下列说法中与文意不符的是:
人体患病说明机体已有衰老的特征
人的机体具有自我修复随机损伤的功能
人体累积的损伤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后会导致衰老
人的机体所受的随机损伤累积从生命初期就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