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王、李、赵四人计划在6至9月中分别选择一个月休年假,但部门人手短缺,一个月中不能有两个人休假。赵不希望安排在6月,张要求不要安排在9月,李表示6月或8月都可以,王提出只能安排在7、8月。
如四人的要求均得到满足,则可以推出以下哪项?( )
张只能安排在6月或者7月
只要李不在6月,王一定会在7月
如果李安排在8月,那么张安排在7月
如果王安排在7月,那么李安排在6月
经过实验室实验和临床试用观察表明,现在有些常用的抗菌类药物,应该空腹服用。因为饭后服用,食物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或使药物利用率明显降低。
下列选项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是:
抗菌类药,对胃肠的刺激性不大,可以空腹服用
空腹服用的抗菌类药物只是所有抗菌类药物中的一小部分
人们服用药物时都想增加药物的疗效
以往人们对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存在明显不合理
食品安全标准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利益。稀土在土壤中广泛存在,也在现有的各种食物中广泛存在。目前,科学界关于稀土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很欠缺,国际权威机构迄今为止并没有对稀土的危害性做出评估,更没有设立所谓“安全摄入标准”。近年来,我国对稻谷、玉米、小麦、茶叶等食物中的稀土限量标准做出统一标准,均为2.0毫克/千克。有专家据此认为,这些标准的制定并非都是合理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目前,我国的稻谷、玉米、小麦中的稀土含量一般都低于2.0毫克/千克
茶叶中的稀土只有大约25%会进入茶水中,而一个人每天食用的茶叶量要远远小于粮食
中国先于国际权威机构制定食物中稀土的“安全摄入标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又是世界上唯一制定了茶叶稀土限量标准的国家
张、王、李、赵、钱、孙、陈七人每个星期都只有一个休息日,而且每天只能安排一人休息,
已知张的休息日比李的晚一天,
赵的休息日比钱的晚两天,
王的休息日比陈的早三天,
孙的休息日是星期四,而且恰好处于王和李休息日的中间。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钱的休息日是星期三
赵的休息日是星期五
王的休息日是星期三
李的休息日是星期六
某中学的编程社团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和进步。刚加入该社团不久的张悦多次向社团成员请教,得到过好几位社团成员的帮助。帮助过张悦的社团成员均得到过黄晶的帮助。元老级社团成员刘健帮助过该社团所有人。得到过黄晶帮助的社团成员也都得到过社团成员李青的帮助。
若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黄晶帮助过李青
李青帮助过黄晶
黄晶帮助过张悦
李青帮助过刘健
说到海洋酸化的影响,每年渔业价值约2.2亿美元的珍宝蟹,可能会受到自身食物源减少的冲击,未来50年将面临强烈的低迷。但翼足类、桡足类、易受酸化伤害的带贝壳的微小海洋生物,可能会经历轻微的下降,因为它们十分丰富,足以抵消大部分影响。同时,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较少受海洋酸化的影响。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
珍宝蟹的市场前景黯淡
微小海洋生物的发展是乐观的
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生物发展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不大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修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
对于下列三条陈述和以上推测的论证关系,哪项评价是正确的:
Ⅰ.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修建日期距秦代不足百年。
Ⅱ.秦始皇死于盛夏出巡途中,尸骨经长途颠簸运回咸阳,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
Ⅲ.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至今没有发现被盗痕迹。
Ⅰ支持,Ⅱ、Ⅲ质疑
Ⅰ支持,Ⅱ质疑,Ⅲ无关
Ⅰ、Ⅱ、Ⅲ均质疑
Ⅰ、Ⅱ、Ⅲ均支持
过去100年来,人类寿命的延长,完全是因为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通过公共卫生、疫苗接种和抗菌治疗,由此人们才有余裕死于癌症、心脏病、中风。
科学家认为,一种疾病爆发的严重程度和四个因子有关:致命性、是否容易传染、感染多久出现症状、是否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疾病只符合其中的一部分特征,也能在人群中肆虐。如果它们满足大多数特征或者全部因素,我们需要非常加以小心。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最有可能进化成符合这四个条件的病原体是流感。人类流感病毒很容易在人际间传播,至少在症状出现一天前就开始传染,人类需要6~12个月来制造新的疫苗,但幸运的是它们没有很强的致命性。
为什么呢?
关于病菌的传染性与毒性之间的制衡,美国进化生物学家保罗•埃瓦尔德有一个著名的假说,如果一个寄主必须四处走动才能扩散病菌,这种病菌不可能变得太凶猛。从病菌的角度来看,病菌不得不从一个宿主迁移到另一个宿主,并且它们通常不得不依赖于相对健康的宿主把它们迁移到另一个宿主上。比如流感病毒就必须保持寄主的合理健康,至少他们得能四处走动、与人握手,冲着人家的脸打喷嚏。所以流感病毒一般是比较温和的,除非寄主本身的身体有问题,比如怀孕、心脏病或者免疫系统太弱。
当然,还有另一种例外——如果在一个人群拥挤的场合,一个病到毫无行动能力的人也能轻易地把病菌传到新的寄主身上,病菌毒性的刹车就会失灵。自然选择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具有侵略性、更能造成破坏的病菌。它们的毒性也会愈演愈烈,直至毒株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杀死寄主而不必受到任何惩罚——新的寄主就近在咫尺。
埃瓦尔德认为,1918年大流感就是在“一战”西方前线战事的特定条件下进化出它的致命毒性的。1918年春天,第一波流感在美国爆发时还是相对温和的。不久,病菌随军队船只传播到欧洲,在“一战”的战壕、医院、前线火车、卡车上(在这些地方,伤员和病患一起运送,没有移动能力的人身上的病菌一次次感染健康的人,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巨大的病毒传递服务)迅速升温至致命的毒性。病毒的毒性达到什么程度呢?按照当时的记录,早上生病,晚上就已经奄奄一息。一般流感病毒的致死率是千分之一,1918年大流感则是1/40。不久,病毒离开西方前线,在全球各地爆炸,造成全球5000万人口死亡。
他认为,那场大流感的爆发和演变,不是几种动物流感病毒的随机组合,而是遵循了一种可预测的物竞天择的进化原则。人们一般以为进化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事情,需要百万年的时光。但事实上,进化也可以发生得很快——尤其对微生物而言,比如在几个星期之内发展出抗药性。因为它们分裂得很快,能快速产生变异,与不同成员交换基因信息。每一次迭代中,最能适应传播的病菌会得到传播。所以,自然选择会推动这种病菌进化出更有效的传播手段,从而更适应人类寄主。
从这个角度来说,流行病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人类流行病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条件允许它们进化。是我们,而不是自然,创造了环境,允许这些致命病菌的进化和攻击。
比如,正是在亚洲分布广泛的养鸡场,数百万的鸡挤在“疾病工厂”的状况下,甲型H5N1流感获得了强烈的毒性,成了复杂而高效的杀鸡机器。
“一战”前线作为一种人类“疾病工厂”大概很难再在历史上重现,但这些巨型工业化饲养场作为致命病菌的天然孵化器(在那种拥挤的状况下,最无害的细菌也能迅速进化出剧烈的毒性),仍然是现代社会巨大的威胁。事实上,很多病毒学家呼吁必须找到一种新的饲养动物的方法,而不是如此拥挤地放置于巨大的工业化农场。
1991年,秘鲁爆发霍乱,两个月内病菌传播至邻国智利和厄瓜多尔。霍乱有三种传播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从人到食物(被污染)再到人、通过污染的水源进行传播。其中第三种传播方式,病菌不依赖于健康的宿主进行传播。三个国家中,智利有良好的水源供应,厄瓜多尔是整个南美洲水源保护最差的地方,而秘鲁的水源供应保护水平处于两者之间。
根据文意我们可以推断,1991年霍乱中病菌毒性进化最强的国家可能是:
秘鲁
厄瓜多尔
智利
三国并无差异
王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加法算式题,张明把个位上的4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错算为118,那么正确答案是
163
150
108
90
260万年前灭绝的巨齿鲨体长超过15米,拥有强大的咬合力,其3米宽的下颌可压碎一辆小汽车。然而,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巨齿鲨喜欢捕食的是体长小于5米的小须鲸,而不是体型更为庞大的大须鲸。但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小须鲸的数量锐减。研究人员据此认为,巨齿鲨是因缺少食物而灭绝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小须鲸在260万年前数量锐减的原因是缺少食物
大须鲸是所有鲸类中游速最快的,很难被巨齿鲨捕食到
巨齿鲨也喜好捕食体型较小的海豹和现已灭绝的侏儒抹香鲸
与巨齿鲨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座头鲸和蓝鲸等大型鲸鱼都发生了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