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诺贝尔奖获奖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屠呦呦发现了治疗疟疾的新疗法
赛珍珠曾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
莫言曾因《红高粱》获得茅盾文学奖
李政道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创建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善于用兵的人,要使他自己无所顾忌,但有所依靠
善于用兵的人,要使士兵无所顾忌,但有所依靠
善于用兵之道,在于无所顾忌,有所畏惧
善于用兵之道,使他无所顾忌,有所畏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高一丈,魔高一丈∶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对多个省份的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外向者而言,花大量时间用于网络社交并不会影响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意愿,而内向者即使不进行网络社交也不会变成社交达人。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网络社交会妨碍传统社交的担忧是毫无必要的。
以下哪项为真,最有助于支持上述结论:
有许多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社交上的人不愿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大多数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总时间是相对固定的
在网络社交的帮助下,许多人在传统社交中的能力和自信得到了提升
该研究由某大学开展,而在该校学生中,网络社交并不是主要的社交方式
尽管中国现在不缺乏大企业,也不缺乏受重视的企业,但他们不等同于受人尊重的企业。对企业内部的员工、外部的消费者、利益相关者不尊重,尤其是对资源、环境及其利益相关者不负责任的企业,即使每天都在捐款,也不会受到尊重。
上述论证是以下面哪项为前提假设的:
企业知名度与受人尊重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只有主动承担内部与外部责任的企业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
受人尊重的程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受尊重不一定要捐款
只是欣赏花容玉颜、海誓山盟,是欣赏者的肤浅。只是欣赏________、拍马溜须,是欣赏者的低劣。平庸者的欣赏只在有字处读书有声中听乐。深刻者的欣赏在于欣赏纹络里________的思想无声处滚动的惊雷。要善于欣赏他人——善于欣赏对手,他才可以襟怀磊落,________。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百依百顺 携带 知己知彼
俯首贴耳 镌刻 避短扬长
唯命是从 留存 心中有数
人云亦云 雕刻 明察秋毫
共情可以划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前者是共情的初级形式,指的是“感其所感”,即我们的情绪会受到他人情绪(如痛苦、快乐)的感染;后者则指认知上采纳他人的观点,进入另一个人的角色,使得我们能理解他人,知道他人感受到了什么,并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认知共情的是:
将心比心
感同身受
志同道合
身临其境
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主要国家实力对比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出现强与弱、盛与衰的实力转换,国际角色与位序的_______,最终会导致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分配结构产生调整。同时,彼此间的机制化、制度化、常态化的_______与相互协调已经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家间经济利益矛盾的主要方式。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善变 对话
演变 商榷
嬗变 磋商
变迁 协商
一项研究利用250多万份图像,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脑癌。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能在三分钟内诊断出常见癌症,而一名医学专家作出诊断大约需要30分钟。在一项278名脑瘤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智能算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家的诊断相符——实际上更准确一些。一实验中,医生误诊17次,而人工智能仅误诊14次。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人工智能虽还不能取代医生,但可以发挥复查作用,确保诊断万无一失。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上述结论的是:
人工智能全天候二十四小时无间歇工作的特质,可以有效缓解现阶段优秀医生极度紧缺的状况
培养一名医生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但人工智能只要技术上实现一次突破,就可以被复制
病理学家误诊的病例,人工智能无一出错;同时人工智能误诊的病例,也被病理学家逐一纠正
现阶段,病例诊疗软件已经用于医学院教学和培训青年医生,机器人完成的手术台数已经破万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人员模仿自然系统创建了一种分子化合物,当添加燃料(一种称为碳化二亚胺的高能分子)时,开始自由移动组装成水凝胶。只要能源供应持续,化学反应能使该材料稳定;当能源耗尽,这些材料简单地分解为其基本分子。控制最初给定燃料的多少,研究者能按需设置,实现需要的有效自毁。研究人员说,这种技术近期内就能用作靶向药物的传递系统,以球状结构将药物带到身体各处,在需要的地方自动溶解,释放有效载荷。另一个设想是设计成组织工程的支架结构,植入身体来帮助愈合,并在身体自身细胞接管后降解。此外,可用这类材料制成塑料件或电子装置,它们在垃圾填埋场会自毁,避免堆积。
关于这种能自毁的材料,文中没有介绍:
化学成分
应用前景
自毁原理
研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