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最多的一年比人数最少的一年多了( )亿:
0.31
0.34
0.65
1
假期里,王老师有一个紧急通知要通知到50位同学,假如每通知一位同学需要1分钟,同学接电话后也可以互相通知,要使所有同学都要接到通知至少需要几分钟:
5
6
7
8
虽然空间站运行在低地球轨道上,与地面的距离不过几百公里,相比于月球、火星等天体与地球的距离,显得“________”。但是这里已经进入了太空,可以获得微重力环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让空间站成为________的科学实验平台。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在咫尺 理想
唾手可得 稀缺
微不足道 完美
不足挂齿 高端
如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最不准确的是( )
该固态物质有固定的熔点
该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增大
温度为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该固态物质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太阳能发电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目前,中国进入了太阳能电站的高速发展期,特别是西部地区,因为地广人稀且太阳能资源丰沛,一座又一座太阳能电站如阳光下的巨型工业花朵绽放开来。到本世纪中期,我们将迎来巨量光伏组件的报废大潮。光伏电池中含有铅、锑、镉、硫酸等有毒物质。若不能妥善处置,会对植物、土壤、地下水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尽量降低太阳能发电产业对环境生态的侵扰,使光伏组件的回收与无害化得到合理安排,太阳能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身份,才算得上实至名归。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太阳能与其作为清洁能源的身份不太匹配
迅速崛起的太阳能产业正在全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太阳能在带来种种惊喜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物
应警惕太阳能发电产业对生态的侵扰,妥善处置废弃件
甲生产零件的效率比乙高50%,1小时内甲比乙多生产8个零件。现安排甲、乙共同生产1小时,从生产的零件中抽取3件。问至少有1件是甲生产的概率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小于0.80
0.80~0.90之间
0.90~0.95之间
大于0.95
对下列典籍名称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是:
这几年的生物科学在使“人根源于自然之中”这一点上,已成为必须正视的事实。大多数人以前有旧观念,认为我们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其实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而是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原来它们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很有可能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在其中留下来。从那时起,它们保住了自己及其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样式复制繁衍,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就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样。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
我认为这些线粒体和其他以类似方式定居在我们身体细胞里的生物是为我们工作的,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们而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是它们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园,感觉着我们的感觉,倾听着我们的音乐,思想着我们的思想呢?我想那些绿色植物跟我们同命相怜。它们身上如果没有叶绿体,就不可能是植物,也不可能是绿色的。是那些叶绿体经营着光合工厂,生产出氧气供我们大家享用。但事实上,叶绿体也是独立的生命,有着它们自己的基因组,编码着它们自己的遗传信息。
我们的细胞核里携带的大量DNA,也许是在细胞的祖先融合和原始生物在共生中联合起来的年月里,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这里的。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集结,为应付形形色色的意外情况编码而成。就我个人而言,经过变异和物种形成,使我成了现在的物种,我对此感激不尽。不过,几年前还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事的时候,我还觉得我是个独立实体,但现在却不能这样想了。
生命同一性让很多人都吃惊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演化而来的。这个细胞是在地球冷却的时候,由一响雷电赋予了生命。作为一母细胞的后代,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形。
文中画线处的“同命”一词指的是:
细胞核里携带大量DNA
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
从一个单一细胞演化而来
原始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
“周公吐哺”一词用以形容周公:
恪尽职守
崇尚节俭
礼待贤士
爱护百姓
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看病,而专找开处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看病。这使妻母不解。事后,李渔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危重病人就推,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治死过人的先生,不拒重死症,虽然死过人,可也有了经验。”
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死和活是对立统一的。医生要在危重之中救活人,就会面临死和活两种可能
只有敢于并善于在“死”里救活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尽管他有救不活的时候
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不允许别人失败
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恰恰是庸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