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1年十年,江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最大值是:
39.6%
41.4%
40.1%
42.4%
时下,原本被人在网上恶搞的“黑暗童话”,竟成了风行的儿童读物,并且为便于阅读(可获取更多利益吧),多是注音版的:优美的安徒生童话竟成了某些人恶搞的“___①___”——最后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凄惨地被宰杀,成了盘中“烤鸭”;“睡美人”不是被王子唤醒,而是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灰姑娘”最后竟遭遇火刑,成了陪葬者……这种“黑暗”像___②___在孩子们中间游荡,甚至几欲吞噬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不拍案而起:决不能让“黑暗童话”毁了孩子!
一个人所具有的优良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时期所形成的___甲___。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儿童获得人生滋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读书。像《安徒生童话》这样的童话经典,都是讲良善终归战胜邪恶,似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泛着仁爱与正义之波,这便成了人们长大的营养。而某些”黑暗童话“像___③___,正在污染着一片片葱绿的田野。意在渲染暴力、恐怖等内容的“黑暗童话”,颠倒了正确的荣辱观,放逐了崇高与伟大的情感。面对这种被扭曲的价值观,儿童会迷失方向,沉溺于庸俗与丑恶的泥沼。
针对“黑暗童话”的问题,仅仅依靠公众舆论对其批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拿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那些将经典视为“___④___”,肆意切割,用反主流价值来吸引眼球以牟取暴利的人,需要担负起社会的道义与责任。王蒙曾说:“应该扪心自问,你写的作品能不能拿给自己的孩子看?”这不妨可以看作是对某些人的警策之语。其次,儿童书籍究竟是否宜于儿童阅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儿童接受的判断,还有赖于一个科学、专业、公共的童书评判和儿童阅读的指导体系。当务之急,是在童书出版、儿童教育、儿童公共图书馆服务等领域,组建起若干支可以有效发挥图书监督和阅读指导作用的专业队伍,指导儿童的读书行为,从而防止“黑暗童话”对孩子的侵蚀。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决不能让“黑暗童话”毁了孩子
一个人的品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儿童时期需要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解决“黑暗童话”问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努力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以“治已病”为中心向以“治未病”为中心转变,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中医药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举足轻重
不可或缺
大有可为
大有裨益
按西方学者的界说,语言与艺术,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语言和艺术之共性在于:它们都不能够被看作是现成、给定、外在的简单再生或模仿。语言和艺术都是符号或表现,基于这一点,语言学的方法可以用来描述电影艺术,可以用来系统地研究电影艺术内部的“语法”和“句法”,可以把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最基本的是影像)称为“电影语言”。
这段文字着重说明的是:
所谓电影语言就是指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
语言和艺术都是通过某些符号来表达意思
语言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
电影艺术内部也存在着“语法”和“句法”
人脸识别的相关应用需要公民肖像做支撑,因此,肖像权是人脸识别过程中最有可能受到侵害的权利。在人们看来,人脸识别当然是识别人脸。但实际上,人脸识别图像上显示的是人脸,不过后台能够看见的画面已不局限在人脸范围,这样的人脸识别采集图像,的确有“说话不算数”之嫌。进一步说来,如此人脸识别的App在法律上也涉嫌越权或者侵权。人脸识别只能采集公民主动提供人脸的图像信息,一旦采集范围扩大,将人脸周围的图像、公民所处的环境、正在从事的行为等信息进行采集,将侵犯公民不愿暴露的隐私。
下列选项与文段意思不符的是:
扩大人脸识别采集范围有可能侵害公民隐私权
摄像头采集人脸周围的图像扩大了采集的范围
公民应主动提供人脸的图像信息并享有知情权
公民肖像权在人脸识别过程中最有可能受侵害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度增长20.1倍;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庭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度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部/百人,比2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底,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33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如果2011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为1.8亿户,那么2002年底我国城镇居民拥有家庭汽车多少万辆:
159
167
195
204
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刑之,万世传之,而以无为为之。故国有亡主,而世无废道;人有困穷,而理无不通。由此观之,无为者,道之宗。故得道之宗,应物无穷;任人之才,难以至治。
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斡舟而浮于江湖。伊尹,贤相也,而不能与胡人骑骡马而服驹駼。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者入榛薄险阻也。由此观之,则人知之于物也,浅矣。而欲以遍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故智不足以治天下也,桀之力,制觡伸钩,索铁歙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然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由此观之,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
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而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坎井之无鼋鼍,隘也;园中之无修木,小也。夫举重鼎者,力少而不能胜也,及至其移徙之,不待其多力者。故千人之群无绝梁,万人之聚无废功。
上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得道者能够得天下
无为是为了更好地有为
治理国家需要顺天应人,积聚集体力量和智慧,则能战无不胜,事无不成
有勇气能坚持敢突破又有智慧擅谋略的人,事业成功有望
高气压中心附近的高空气流会向低空流动,空气在下降过程中温度会上升。所以,高气压中心附近的天气一般是:
晴天
阴天
强风
雷雨
2016年,全年原创首演剧目1423个,扶持了100名京剧、地方戏表演艺术家向200名青年演员传授经典折子戏。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共汇聚67台参评参演剧目和1000余件美术作品,观众达40万人次。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共有966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较2015年增长了32.7%,资助资金总额7.3亿元。
2016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301个,比上年末增加1514个,从业人员33.27万人,增加3.08万人。其中各级文化部门所属的艺术表演团体2031个,占16.5%;从业人员11.52万人,占34.6%。
全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30.60万场,比上年增长9.4%,其中赴农村演出151.60万场,增长9.0%;国内观众11.81亿人次,增长23.3%,其中农村观众6.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2%;总收入3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演出收入130.86亿元,增长39.3%。
全年全国各级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共组织政府采购公益演出13.90万场,观众1.17亿人次。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11.31万场次,观众10381万人次。中央直属院团全年开展公益性演出1335场,其中赴老少边穷地区演出241场,面向老红军、留守儿童等演出132场。
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2285个,观众坐席数168.93万个。全年馆内艺术演出19.09万场次,增长39.5%;艺术演出观众3098万人次,增长8.6%。其中各级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场馆1265个,全年共举行艺术演出6.81万场次,增长25.0%,艺术演出观众2589万人次,增长8.4%。
年末全国国有美术馆462个,比上年末增加44个,从业人员4597人,增加502人。全国共举办展览6146次,比上年增长16.8,参观人次3237万,增长4.8%。
与2015年相比,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获立项资助项目,国有美术馆数量,艺术表演场馆艺术演出场次均为:
匀速发展
小幅增长
大幅萎缩
持续增长
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省仅有一家。云南、西藏、青海各2家。
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28家,占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9.6%,其中陕西省最多,有11家,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3.4%。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35岁以下有7025人,占总人数的41.5%。比上年略有增加;35~50岁有7708人,占总人数的45.5%,比上年略有减少;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有8299人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429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1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的中心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是:
19.7%
22.7%
23.0%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