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术传入之初,被认为是“妖术”,能“摄取灵魂”。国人对于照相误解颇多,甚至引发了中西冲突。为此,有照相馆宣扬拍摄照片能摄去“衰运”,由此吸引了大批民众。当然,照相馆真正发展,还得依赖科技知识的传播和照相馆自身务实的探索。
中国在照相馆开办时大都强调“中西结合”。1891年,上海致直照相馆在《申报》上将自家特色“广而告之”,表示“巧设山石树林,曲栏园庭……仙客名媛、僧道剑侠,一应俱全”。照相馆拍照理念也被中国人引进,如1930年英国摄影学者古罗斯沙关于照相馆运营的论述,其中在如何抓拍顾客最自然的表情方面,他认为摄影师要“做一个深邃的观察者”,最重要的是“要有诚恳的态度”。
照相馆的名字最初多包含“昌”“泰”“福”等字,而且照相馆专注写实,主要拍摄肖像、个人与家庭留念照以及团体合影,因此“真”字也为商家青睐,成为晚清民国照相馆名字选用最多的汉字之一。追求馆名与中国传统意蕴的同进,这些照相馆开始追求画面的意境之美,在灯光运用、背景道具、人物姿态、表情抓拍等方面,摄影师在模仿西方摄影造型的同时,又把中国人所认同的庄重、内敛、隐逸等精神追求融入照片拍摄和制作中,从而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照相馆审美范式。
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照相从实用转向时尚,照相馆名也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出现“派拉蒙”“维也纳”等馆名。社会名流尤其是明星如周璇、胡蝶等人的照片,成为都市风尚,普通百姓竞相效仿。照相馆印制大量明星、权贵肖像进行商业销售,并在大众出版物上刊登,在普及通讯摄影术的同时,其所代表的时尚品位和审美情调,也引领大众社会生活走向近现代化。
照相馆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理想肖像的期待从未停止,事实上,中国译介出版的第一部摄影专著《脱影奇观》的广告中,就明确表示照相术可以“再造容颜”。这首先要依靠化妆,接着是“整修”,有如今天的PS,在拍完照片进行冲印的过程中,美化照片。后来,这项业务蔚为壮观,通过“PS”改头换面以至于亲娘难认。有人讽刺曰:“你瞧,这是照‘像’呢,还是照‘不像’呢?”
此后,时代剧变,日军侵华及国内战争给中国照相馆业带来严重破坏,20世纪50年代末“公私合营”后,传统私营照相馆正式终结。改革开放后,乃至数码技术几乎一统天下的今天,照相馆仍然存在,但其精神内核已迥然不同。
下列照相馆名称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最可能接近事实的是:
①东方红 ②美利丰 ③华昌
④森泰 ⑤红旗 ⑥百乐门
①→②→③
③→⑥→⑤
④→①→②
⑤→④→⑥
抚养比就是需要经济供养的少年与老年人口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之比,反映了劳动力的抚养负担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现象不会增加抚养比的是:
婴幼儿死亡率下降
人均寿命提高
失业率增加
退休年龄提前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数为5.12亿,其中,农业劳动力数为2.94亿。
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中,16-20岁年龄组人口比重为9.1%,21-30岁为17.4%,31-40岁为18.4%,41-50岁为20.4%,50岁以上为34.7%。
农村农业劳动力中,16-20岁年龄人口比重为3.4%,21-30岁为16.7%,31-40岁为19.2%,41-50岁为26.3%,50岁以上为34.4%。
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中,41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口数约为()亿。
1.04
1.78
2.39
2.82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在其人口中形成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其内部凝聚力就不会强大,那么即使产生人口增长,具有众多人口,也难以形成数量优势和国家可用的有利战略资源。奥匈帝国在这方面就很典型。在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控制权时,哈布斯堡王朝虽然已有3700万人口,却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在19世纪下半叶败给了普鲁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口未必是国家的有利战略资源
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国民的文化认同对国家至关重要
人口结构与国家凝聚力息息相关
研究人员对年龄在40~70岁的990人的电话采访和实验室化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乐观者“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高的可能性较低,而“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较高,这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有助于抵消“坏”胆固醇。因此,研究认为这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又一证据,乐观的性情可能对人体健康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目前该研究尚未发现乐观程度和总的胆固醇水平之间产生联系的原因
乐观者的生活方式更为健康,这使得他们血液中的脂类与其他人群有差别
被采访的乐观者中有大量运动爱好者,经常锻炼能使其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
实验中,乐观程度得分每增加5分,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就增加1毫克,这意味着罹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3%
很多经济学家统计,印度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前景光明,因为它将逐步收获“人口红利”。未来十年,印度的就业人口将增长26%。这些年轻劳动力将显著降低人口的抚养比,从而提高储蓄率,促进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但年轻人口转化为劳动力的前提在于一个国家的教育设施是否完备,能否提供足够的培训。印度欠缺的也正在于此,研究显示,尽管每年新增劳动人口1280万。但印度每年仅能培训310万人,只是新增人口1/4,剩下的3/4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口红利”能推动经济起飞
出生率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高出生率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欠缺阻碍经济发展
学习是神经系统接受外界信息后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信息在神经系统里编码、维持和提取的过程叫做记忆。对于知识,信息的记忆称为陈述性记忆,这种记忆最关键的部位是海马脑区和新皮层脑区。海马脑区对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非常关键,新皮层脑区则掌管长时记忆的储存。截至目前,科学上尚未证明某种食物或药物可以明确提升普通人的学习记忆力。但海马脑区的神经可塑性非常高,想要保持很好的记忆和认知功能状态而不退化,就要多锻炼海马脑区。运动、社交等都是有效的锻炼方式,它们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等多种机制促进神经可塑性,改善记忆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海马脑区的神经系统非常复杂
加强海马脑区的锻炼可改善记忆力
海马脑区和新皮层脑区与记忆密切相关
希望通过药物提升记忆力没有科学依据
台湾和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享受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
拥有行政管理权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关于世界著名工业或科技区的地理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德国的鲁尔区崛起得益于丰富的煤炭资源
美国的“硅谷”位于安第斯山脉以东
中国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位于华北平原
日本的“硅岛”九州岛是日本第三大岛
啤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向来受到科学家关注。由于女性的手指骨骼会最先出现骨质疏松症状,研究人员选择对她们的指骨进行超声波成像扫描。扫描结果显示,常喝啤酒的女性和不喝啤酒的女性骨密度有显著差异,前者的骨密度高于后者。所以,研究人员认为喝啤酒有助于女性预防骨质疏松。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有喝啤酒习惯的女性大多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身体健壮,骨骼密度本来就相对较高
啤酒中含有的黄豆芽苷元是否能有效防止骨骼老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啤酒中的酒精不利于钙质的吸收,而缺钙容易导致骨骼发育不良
每天喝200毫升啤酒的女性,其骨骼密度高于每天喝500毫升啤酒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