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的空间布局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过程,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过程。而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离不开接受现代化的教育。人的教育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城镇化还意味着人们的就业和生产从农业领域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更是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而支撑人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基础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普及。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城镇化时代的农民需要职业教育
城镇化是人的素质教育的现代化
城镇化是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城镇化是进城农民身份的市民化
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2%。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09万人。
2007年末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所占比例约比2006年末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
0.6
10.6
31.1
40.6
将下列无序的语句,按合理的逻辑关系,还原为一则完整的简讯,正确的一组是:
①职业中介聚集地和自发形成的人力资源交易场所为重点
②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
③检查中介机构、用人单位遵守就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④本市将开展
⑤2009年2月9日至3月9日
⑥以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聚居地
④②⑤③⑥①
⑤④②⑥①③
⑥①④②③⑤
⑤④⑥①②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也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断出:
“人口红利”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
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
“人口红利期”是一个国家人口变迁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一个老龄化社会,必然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期”
2012年我国夏粮生产获得了较好收成。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2995万吨,比2011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超过1997年12768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比10年前增长31.6%。2012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这11个主产省(区)增产夏粮364万吨,其中安徽增产80万吨、山东增产75万吨、河北增产63万吨、河南增产55万吨,在非主产省(市、区)中北京、辽宁、浙江、湖南、重庆、云南、宁夏有不同程度减产。
河北、安徽、四川、新疆四个省(区)中,2012年夏粮每公顷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几个:
1
2
3
4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 )阶段
成熟
发展
停滞
下降
由于某化肥厂长期排污,该地域内两个村庄几年来多人患有罕见的严重疾病,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受害村民有权对该厂提起民事诉讼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公平责任原则
本案由化肥厂承担其排污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2019年末,我国80后、90后、00后人数分别为2.21亿人,2.08亿人,1.63亿人。
2010-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
1.53个千分点
2.47个千分点
2.96个千分点
3.68个千分点
东北人口流失由一系列复杂的原因造成,有很多是全国性问题,也有一些是东北独有的,无需过度渲染,也不可_____。具体考察外流人口,大部分主要从事保洁、保安等简单劳动,这是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不振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原因。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集中的普遍现象,本质上体现的则是地区间资源配置失衡。_____,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视而不见 但是 远走高飞
粗心大意 然而 择木而栖
漠然置之 而且 北雁南飞
掉以轻心 毕竟 用脚投票
在上述城市中,2016年末( )市常住人口数量同比增量最大。
深圳
广州
天津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