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创新继而创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根据对第二段的内容分析,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①文明植根于文化,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②没有文明就没有文化
③文化创造了人
④文明创造了人
⑤有了文化的积累和进步,人类才能一步步脱离野蛮状态而成为文明的人
①②
③④
①⑤
②④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首要因素是:
社会政治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精神文化条件
意识形态条件
对下列诗句所描写活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描写的是射箭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描写的是捉迷藏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描写的是弹琵琶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下象棋
某运输公司组织甲、乙、丙三种型号的货车共30辆刚好把190吨货物从A地一次运往B地。已知甲货车数量和乙货车数量之和是丙货车数量的两倍,甲、乙、丙货车的载重量分别为5吨、7吨、8吨。车辆返程时需装载100吨货物从B地运到A地,则至少需要装载多少辆货车才能把货物全部运回A地?
13
14
15
16
某企业采购了一批文具和书本赠送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如果向每个学生捐赠2件文具和3本书,则剩下的书数量是文具的1.5倍;如果向每个学生再多捐赠1件文具和1本书,则剩下的书数量是文具的2倍。该企业最终决定向每个学生捐赠6件文具和10本书,则其还需要采购的书本数量是文具的多少倍:
1倍
2倍
3倍
4倍
注:
1.全国数据根据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进行了修正。
2.全国数据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分省数据中未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数。
下列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数量最大的省(区)是:
新疆
西藏
宁夏
四川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保有量快速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也日渐完善。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1%;截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同比增长59.25%。
2016—2021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速最大的年份是:
2016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销往C类企业的合金钢(钨钢和锰钢)的数量在________年下降了。
2005
2004
2003
2002
据统计,2013年广东省城镇化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7020元,比上年增长16%,增幅回落3.9个百分点。
2011年,我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约为( )元。
25891
26622
28083
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