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严谨、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但我们必须在鼓励创业的同时,也树立起高度的风险意识
②如果说减税等鼓励创业的政策能够燃起大众创业热情的话,那么降低创业风险,及时为创业失败“止损”则能促使更多人真正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③创业需要不断试错,只有当失败不是创业者不能承受之重时,他们才不会对失败产生畏惧,最终找到成功的道路
④创业既是推动国家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个人梦想的最佳途径
①②④③
②④③①
③②④①
④①②③
经济学家丹尼尔·麦克法登曾深入地分析了人们的决策过程,在他的研究中,人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可以看作是在有限种可能中作出选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效用函数,目的就是使得效用最大,比如上班是步行、骑车还是坐车,就是一个涉及多个特征的最优化问题,它包括的特征有:实际开支、行车时间、等待时间、舒适程度等,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对不同的特征进行权衡比较,最后确定最佳方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不同的人在相同条件下做的决策并不相同
效用最大的原理影响了人们的每一个抉择
人们的决策过程不但是线性而且是多维的
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往往由个人喜好决定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甲、乙、丙、丁4人相遇,他们分别掌握英语、俄语、德语、汉语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3人会说英语,但没有一种语言是4人都会的,并且知道:
(1)没有人既会汉语又会俄语;
(2)甲会汉语,而乙不会,但他们可以用另一种语言交谈;
(3)丙不会德语,甲和丁交谈时,需要丙为他们做翻译;
(4)乙、丙、丁不会同一种语言。
4人分别会的两种语言是:
甲会英语和汉语,乙会英语和俄语,丙会英语和德语,丁会俄语和德语
甲会英语和德语,乙会英语和汉语,丙会英语和俄语,丁会俄语和德语
甲会英语和汉语,乙会英语和德语,丙会英语和俄语,丁会俄语和德语
甲会英语和德语,乙会英语和俄语,丙会俄语和德语,丁会英语和汉语
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有意义的探索研究,对于如何解决贫困这个艰巨而宏观的世界性课题,他们将其分解为较小、更易于管理的问题,从细节入手,从而交出了一份更具可操作性的答卷。他们的实践表明,这些小而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实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从而做到有效减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通过田野实验方法验证具体减贫政策的效果,从而发现有效地克服贫困状态的相关政策,这种研究路径正是发展经济学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前沿研究方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三位经济学家获奖原因分析
通过田野实验方法能解决世界性贫困问题
宏观性世界问题需要用干预性实验来进行验证
宏观性经济问题可通过精细的干预性实验探讨研究
在古代的人体骨骼,甚至是骨骼化石中,特别是在牙齿化石中抽取出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基因排列方式的研究,可以确定研究对象的遗传关系。20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的古人类学家就根据这种研究,提出了亚洲古猿并非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东非发现的阿法种南猿才是人类直系祖先的论断,震动了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这样,一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的如何确定各考古文化与古代族群关系的难题,就可以通过一系列遗传基因的测定工作而逐渐得到解决,这必将引起一系列的重新检讨和新的理论思考。
以上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新的科学技术解决了考古学无法解决的难题
新的考古技术改变了人类学的研究成果
新的理论观点改变了考古学的研究面貌
新的理论思考解决了考古学的一系列难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属于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①某手机生产商为提高市场占有率,采用抽奖销售模式,一等奖是价值12万的小汽车
②某运动品牌为扩大销售规模,加大媒体广告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
③某企业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采用商业贿赂手段
④某电脑生产商为希望小学捐献100台电脑,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时间是大自然的产物,节气展现的则是农耕文明的智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便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极大肯定。农民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来感知自然变化、安排农业活动,敬天顺时,依农得时,从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所谓“认识一个民族,其实就是认识它如何使用时间”,节气犹如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具有时间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含义。从中既可以窥探出古人如何以人之理性追问天地运行与造化万物,更鲜活地展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从自然中推演人文,在人文中回归自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这段文字的主旨为: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实践中观察自然、顺应自然的成果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就要先认识二十四节气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动物。在认知革命发生的时候,地球上大约有200属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只剩下大约100属。换句话说,远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轮子、文字和铁器之前,智人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魂归西天、就此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面的论述:
该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火耕等新技术,狩猎能力大幅提升
认知革命后地球气候出现多次冷却和暖化循环,变化幅度较大
地球上大部分大型动物虽然身形巨大但并不凶猛,易被人类猎杀
考古研究发现只要人类抵达新的土地,那里就会发生大型动物大灭绝
土壤的酸性太强会带来害虫和疾病,阻碍植物生长,并析出有毒金属。目前,造成我国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
空气中CO2浓度增大
滥施化肥
酸雨
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1967年,Banuch Blumberg博士发现了乙肝病毒(HBV DNA),并因此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自病毒发现伊始,人类就开始了与乙肝病毒的拉锯战。1986年,首个干扰素问世,打响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第一枪;1999年,首个抗击乙肝病毒的核苷类治疗药物拉米夫定上市;2005年,阿德福韦上市;2006年,恩替卡韦上市……至今人类已经拥有了多个抗击乙肝病毒的治疗武器。
乙肝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其变异率比其他DNA病毒高10倍左右。减少病毒发生耐药变异,关键是快速强效地降低乙肝病人体内的病毒载量,同时还需要考虑病毒对药物耐药所需的基因变异位点的数目。研究表明,在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与阿德福韦相比,恩替卡韦的降病毒能力更快更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替比夫定只需要1个乙肝病毒DNA位点变异就可对它们产生耐药;而恩替卡韦则需要乙肝病毒DNA上同时有3个位点发生变异,这就好比提高了病毒耐药的门槛,从而降低了病毒对药物耐药的发生率。
下列选项与上文所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乙肝耐药变异发生率与乙肝病毒载量的高低成正比
乙肝耐药变异发生率与乙肝病毒产生耐药所需基因变异位点的数目成反比
初治时应选择强效降病毒、高耐药的药物效果好
初治时应选择强效降病毒、低耐药的药物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