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经济运行高开稳走、持续向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903.3亿元,增长12.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539.6亿元、21753.9亿元和16609.8亿元,分别增长4.3%、13.0%和13.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6.2:53.2:40.6。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355亿元,增长38.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6731亿元,增长13.0%,占GDP的比重为40.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六大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20647亿元,增长38.0%。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5.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0.2%,分别比上年提高1.1个和0.8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2:1,城乡收入差距是全国较小的省份之一。三大区域均呈较快发展态势,苏中、苏北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
2010年江苏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连续7年丰收,全年总产量达3235.1万吨,其中夏粮1105.3万吨,增长0.2%;秋粮2129.8万吨,增长0.1%。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528.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万公顷;棉花面积为23.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7万公顷;油料面积57.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9万公顷;蔬菜面积为121.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5万公顷。
2009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
66656亿元
73321亿元
91985亿元
101183亿元
2020年,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基金收支规模基本稳定。参加职工医保34455万人,比上年同比增加153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5429万人,比上年增长5.0%;退休职工9026万人,比上年增长3.7%。企业、机关事业、灵活就业等其他人员三类参保人员(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分别为23317万人、6387万人、475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050万人、155万人、325万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7月全国多地实施阶段性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累计减征约1649亿元,全年职工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5732亿元,比上年减少0.7%;支出1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20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9145亿元,比上年减少8.6%;支出7931亿元,比上年减少0.1%;当期结存1214亿元,累计结存15327亿元。
2020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6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支出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当期结存1650亿元,累计结存10096亿元。
2020年就诊量同比有所减少。参加职工医保人员享受待遇17.9亿人次,比上年减少15.6%。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住院率15.9%,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在职职工住院率为8.6%,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退休职工住院率为36.0%,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
2020年,全国参加职工医保人数同比增长约( )。
4.6%
5.4%
6.2%
7.1%
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同比约:
下降7.57%
下降7.96%
增长8.18%
增长8.65%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7.8万个,比1949年增加约75倍;卫生技术人员为503万人,比1949年增加9.0倍;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为374.8万张,比1949年增加45.9倍;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8张,远高于1949年0.15张的水平。
1949-2008年,我国卫生机构平均每年约增加:
4397个
4578个
4655个
4736个
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
5.9万
6.3万
6.7万
7.1万
2014年,上海市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2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全年新增各类金融单位96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37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40家。至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达到1336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601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292家;保险业单位363家。
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882.45亿元,比年初增加4612.96亿元;贷款余额47915.81亿元,比年初增加3424.23亿元。
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39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发行公司债2955.2亿元,比上年下降5.6%。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3758只,比上年增加972只,其中股票1039只,增加42只。
全年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交易总额达到786.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2%。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总成交金额128.15万亿元,增长48.1%。其中,股票成交金额37.72万亿元,增长63.8%。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26.47万亿元,增长4.7%。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64.02万亿元,增长16.3%。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361.51万亿元,增长27.0%。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6.51万亿元,增长24.7%。
2014年上海市股票成交金额比2013年增加约( )万亿元:
10
12
15
18
据统计,2014年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达20.7万人,比2013年增加近4万人,增幅为22%,可谓场面“火爆”。
2014年与2008年相比,我国社工考试报名人数增加了约:
8万人
7万人
4万人
12万人
2019年我国农民工规模继续扩大,总量达到29077万人,同比增长0.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9917万人,比上年增加245万人;跨省流动农民工7508万人,比上年减少86万人。
从收入看,农民工集中就业的六大行业月均收入均稳定增长。2019年农民工月均收入约4000元;其中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4427元,比上年增加320元;本地农民工月均收入3500元,比上年增加160元。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4222元,比上年增长6.8%;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794元,比上年增长6.3%;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723元,比上年增长5.7%;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469元,同比增长5.2%。
2014-2019年,我国农民工规模增加了约:
3.2%
4.8%
6.2%
7.8%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就业人员增长,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44.8:23.8:31.4,转变为2009年的38.1:27.8:34.1,如下图所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非公经济中,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
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总量比重比2005年下降:
3.9个百分点
4.5个百分点
5.3个百分点
6.2个百分点
2016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43386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55亿元,下降1.9%;进口104932亿元,增长0.6%,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33523亿元,比上年减少3308亿元。
同2015年相比,2016年中国贸易顺差下降了约:
4.5%
9.0%
9.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