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它并不叫筷子,而是叫箸或筴,筷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呢?据文献记载,中国东部江南一带的人认为箸和住的发音一样,在江边行船的人很忌讳停住,就取反意称箸为筷。到公元10世纪的宋朝,人们又在快字上加上了竹字头,因为筷子大都是用竹子做成的。于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件食具就有了现在大家知道的名字“筷”。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筷子的:
得名过程
历史演变
文献记载
出现年代
现有浓度为12%和24%的盐水各若干克,将其混合后加入50克水,配制成了浓度为18%的盐水600克,则原12%和24%的盐水质量之比是:
6:5
1:1
5:6
4:7
某地准备举办一场以“辉煌的古代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历史展览,需搜集一些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中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资料。
以下历史人物属于应重点搜集的有:
①张骞;②鉴真;③玄奘;④班超;⑤裴矩;⑥班固
①②③④
①③④⑤
②③⑤⑥
①③⑤⑥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依据有1200多个,每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还要下发100多个新的政策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已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果它们都真正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就会有力的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健康的发展。
因此应该:
继续制定更多的法律政策
努力去实施和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减少新法律的制定
加强法律工作
公平世界谬误是指人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公平的,一个人获得成就,是因为他肯定做对了什么,所以这份成就是他应得的;一个人遭遇不幸,他自己也有责任,甚至是咎由自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反映公平世界谬误的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某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比前年高20%,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高360万元,比前年高600万元。这3年的营业额一共是多少万元?
4200
4440
4680
4920
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建设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
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宫殿和都城两种
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比不上欧洲等地
成就最高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现了当时的政治伦理观
中国古代的宗教神庙建筑水平不是很高
某展览馆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设置了一些地方展区。下列场景最可 能出现的是:
在天津展区,观众仔细阅读着展柜中黄文秀生前的日记,久久不愿离去
在江苏展区,杨柳青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正忙着给观众们制作年画作品
在河北展区,观众在“地球卫士奖”奖杯前感叹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在广西展区,观众在“今日开山岛”模型前聆听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守岛事迹
2018年我国科技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些成果中不包括:
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
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造岛神器“天鲲号”下水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
火车站点A和B与初始发车站C的直线距离都等于akm,站点A在发车站C的北偏东20度,站点B在发车站C的南偏东40度,若在站点A和站点B之间架设火车轨道,则最短的距离为:
akm
3akm
2akm
a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