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因此,发展和完善商业社区,对现有社区商业网点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的整合,构建我国现代社区商业网络,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这段话的主旨是:
构建我国现代社区商业网络,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需要
加快发展我国社区商业,是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社区商业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
百步亭社区地处H省W市江岸区,是位于城市规划中最大的后湖居住新区。目前,这里已建住宅120万平方米,入住3万多人。8年前,这里一片荒凉,遍地烂泥。水、路、电全无,先后有七家开发商进入,均因其恶劣的开发条件难以获得经济效益而先后退出。而后,W市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安居公司”)作为第八家进入百步亭社区的开发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以企业为主导的“四结合”的社区建管模式,建设温馨家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社区的发展之路。成为H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安居公司成为全市房地产第一强。百步亭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和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百步亭楼盘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百步亭把一片乱泥塘建设为绿色社区,得益于创新体制,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四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即房地产开发公司回报社会的义举,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党和政府的指导及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用。这种模式以“党的领导、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居民自治”为社区基本运作机制;以企业为主导,将“建、管、育”融于一体;以“全心爱民、热心助民、倾心为民,给居民最好的生活,建人生最温馨的家园”为理念,以实现企业、老百姓和国家“多赢”为目的,集聚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义举,追求理性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
百步亭社区管理模式打破了层级管理,形成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这里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层网络”的管理体制,促成了开发、管理和服务环节的良性循环和无缝对接。”一个中心“是指社区党委会领导下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帮助社区协调社区内部组织机构与工商、税务、环保、卫生、计生等政府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的关系 ,使其结成一种利益共同体。“两层网络”:一层是以开发公司为主体,以追求“理性利润”为基本原则,负责社区的住宅开发、环境建设、公益性设施投资等事务,追求长远利润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另一层是以物业公司为主体,融商业性服务、福利性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公益性服务于一体,把管物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微利或无利经营,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也使社区服务真正成为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和拉动力,成为安排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密切社区人际关系的重要载体。这种“一个中心、两层网络”的管理体制,实现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整合社区事务,克服了以往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城市通病,杜绝了“亭棚经济”“马路经济”,使社区建设和管理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小区内居民生活轻松有序。
社区管理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区别在于:
管理主体不同
管理范畴不同
管理性质不同
管理作用不同
社区行动是指社区居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而采取的共同行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区行动的是:
志愿者在某社区进行“节水从点滴做起”的宣传活动
退休工人老王办了社区爱心家政服务队,组织下岗职工和其他居民一起再就业
某小区居民用联名信的方式投诉小区附近的一家海鲜馆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
某小区有居民要求物业将绿地改为停车位
街道社区是城镇社区管理的基础单元和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载体,在社区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居民为本,把握各方利益的结合点、联系点和生长点,共建共治共享文明社区、和谐家园。结合社区人口流动性大,社会闲散人员多的实际,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概念。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和谐家园比文明社区重要
居民的活动以社区为单位
社区建设活动类型应多样
加强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
近日,某社区为活跃社区文化气氛,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文化活动,有若干兴趣社团供居民选择。已知报名情况如下:
(1)居民在诗词社和书法社中至少参加了一个;
(2)居民如果参加了诗词社,则没有参加合唱团;
(3)李女士参加了合唱团。
社区主任知道上述情况后断定,李女士也参加了戏迷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成为社区主任断定所需的前提?
李女士没有参加诗词社
参加了戏迷社的也参加了书法社
李女士没有参加书法社
不参加戏迷社的都不参加书法社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督、科技人才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发展。现将200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17143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上年增加1819个,增长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418个,较上年增长56.61%,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增长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65个,减少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229所,较上年增长11.19%。
2006年江苏省医疗机构16614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个,较上年增长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5073个,较上年增长上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0.53%。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3736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22.48%;集体5871个,占35.34%;联营73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个,占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个,增长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个,增长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卫生院1407个,比上年减少65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3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比上年减少了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个;与上年相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比上年增加80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服务站13361个,较上年增加1732个。
2006年度,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数量是:
2505个
1418个
13361个
3923个
7名防疫人员负责甲、乙两个社区的居民排查工作,已知每人走访一户居民的用时为固定值,若5人负责甲社区、2人负责乙社区,则完成乙社区排查的时间比甲社区要晚5天;若3人负责甲社区、4人负责乙社区,则乙社区完成排查后,只需6人共同工作4天就能完成甲社区的排查。那么如果要在6天内完成两个社区的排查工作,至少需要额外增加多少人?
5
6
7
8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督、科技人才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发展。现将200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17143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上年增加1819个,增长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418个,较上年增长56.61%,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增长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65个,减少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229所,较上年增长11.19%。
2006年江苏省医疗机构16614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个,较上年增长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5073个,较上年增长上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0.53%。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3736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22.48%;集体5871个,占35.34%;联营73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个,占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个,增长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个,增长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卫生院1407个,比上年减少65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3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比上年减少了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个;与上年相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比上年增加80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服务站13361个,较上年增加1732个。
与上年相比,2006年度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增长率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增长率:
多17.46个百分点
少17.46个百分点
多26.04个百分点
少26.04个百分点
2008年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宣布,初步核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到或超过10%。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加快2.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我国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与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比值是:
1.6
3.2
4.5
5.6
近日,某社区为活跃社区文化气氛,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文化活动,有若干兴趣社团供居民选择。已知报名情况如下:
(1)居民在诗词社和书法社中至少参加了一个;
(2)居民如果参加了诗词社,则没有参加合唱团;
(3)李女士参加了合唱团。
社区主任知道上述情况后断定,李女士也参加了戏迷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成为社区主任断定所需的前提?( )
李女士没有参加诗词社
参加了戏迷社的也参加了书法社
李女士没有参加书法社
不参加戏迷社的都不参加书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