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臂效应也被称为“请到我家后院来”。从表面意思来看,迎臂就是张开双臂欢迎的意思,是指某个地区的居民认为相关机构、设施、景观具有正的外部效应,能给本社区发展带来好处,因此,不排斥甚至欢迎这些项目在本社区落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迎臂效应的是:
群众深度参与,点赞街道残障康复中心成立
公司升级业态,积极在社区推广无人零售店
新设备耗电低,企业要求园区加快引进速度
加气站易漏气,附近居民担心火灾要求搬迁
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2元,增长8.1%(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增长8.5 %。
按收入来源分,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435元,增长8.6%,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5%;人均经营净收入2117元,增长5.9%,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4%;人均财产净收入1056元,增长9.6%,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2%;人均转移净收入2324元,增长11.9%,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0%。
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主要数据按消费类别分,其指标的增长率超过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率的有几个?
4
5
6
7
2006-2010年,深圳市三大产业中,企业数逐年增加的产业有多少个:
0
1
2
3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8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14元,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38元,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
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3162元
13067元
13434元
13381元
1978年我国居民总消费额约为多少亿元:
1752.0
1068.3
640.8
4.8
分享需要平等理念和机制,没有平等,关怀他人,甚至关怀“陌生人”的精神,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不可能实现的。人们之间日常交往和共同联系需要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以道德为基础,而不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只有在平等基础上,才能形成互相关怀的社区关系。当社区居民构建起自己的分享体系,价值意义上的社区才得以实现。
上述文字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平等对于构建社区的分享体系意义重大
分享需要平等理念和机制
价值意义上的社区的实现需要以制度为基础
分享体系的构建对于实现价值意义上的社区非常重要
下列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差距最大的是:
上海
北京
福建
湖南
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比2002年分别增长170.7%和251.1%,增速分别快于人均消费支出19和66个百分点。2011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和3.2%,比2002年分别提高0.5和0.6个百分点。
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为多少万元:
0.5
0.6
0.8
1.0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8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长24.4%。
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0120元
19120元
19115元
21015元
2014年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23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价格上涨2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4个百分点;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11.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6.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0.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4.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5个百分点);蛋价格下降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2014年1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0%、0.4%、0.4%、0.3%和0.2%,衣着、烟酒及用品价格分别下降0.5%和0.3%。
2014年1月份,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下降0.7%。其中,酒类价格下降2.0%,烟草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衣着加工服务费价格上涨5.3%,服装价格上涨2.0%,鞋类价格上涨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9.2%,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1%。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4.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1.1%,西药价格上涨0.6%,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3.8%,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0.6%,通信工具价格下降5.9%,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旅游价格上涨14.9%,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6%,文娱圈价格上涨2.1%,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3.3%。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6%,建房及装修材料上涨1.7%,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2%。
2014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液体乳及乳制品——粮食——鲜菜——蛋
水产品——粮食——鲜菜——肉禽及其制品
肉禽及其制品——鲜菜——水产品——鲜果
粮食——水产品——液体乳及乳制品——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