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到2012年,我国货物出口贸易额平均每年约增加多少亿美元:
2820
2710
2120
2030
其中白色代表城镇居民,黑色代表农村居民。
该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工作时间比农村居民少:
5.7%
5.4%
5.1%
4.8%
近年来,广东全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6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4.91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6.5万张,其中:医院37.2万张,卫生院5.7万张。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6.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4万人,注册护士28.4万人,医护比1:1.16。
2013—2016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平均每年较上一年增加执业(助理)医师约( )万人。
0.9
1.1
1.7
2.1
2016年是中国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全年超过1000万人告别贫困;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首次超过10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772亿元;产业扶贫为脱贫不断“换血”,其中2016年旅游扶贫覆盖到2.26万个贫困村,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甘肃、河北等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其中,河南省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9734.9元,处于中部地区领先水平;福建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达15%,高于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平均水平。
2011-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的年份有:
1
2
3
4
2014年,某地区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4元,其中县内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3元,县外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3元。2014年该地区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3326元,比该地区山区九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1099元。
2014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三项消费上支出约占总消费支出的:
49%
56%
67%
74%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基于:
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制度的“二元化”差异
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城乡养老待遇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实现社会公平,为创造经济效率提供坚强物质保证
为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某单位决定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小组。对于小组的人员组成,经过慎重考虑后,领导决定:
(1)甲、乙两人中至少选一人;
(2)乙、丙两人中至多选一人;
(3)如果选丁,那么丙、戊两人缺一不可;
(4)小组成员必须含有上述所提及的4人。
据此,可以推出不可能被选上的人是:
甲
乙
丁
丙
1998年至2006年期间,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额的中位数(中位数是指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比损失最小年份的损失额:
高76.3%
低76.3%
高31.4%
低3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正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00年增长4.4倍。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2012年增长78.9%,年均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比2012年增长64.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比2012年增长99.9%。
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2%,比2000年下降14.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0%,分别比2000年下降11.0和18.3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0.6台、洗衣机96.0台、电冰箱100.9台、空调115.6台、汽车35.3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62.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97.2%。全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286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4.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0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3.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2.9个百分点。
下列饼图表示200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食品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其他支出)的是:
“侯世达”是Douglas Hofstadter的中文名,这个1997年由他的中文出版商所定的名字,如今已是他在中文世界里的通称,这个名字也确实比他的父亲、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物理学家罗伯特•霍夫施塔特(Robert Hofstadter)按照姓名音译规则对应过来的中文名要好听。不过,侯世达还有一个更私密,也更漂亮的中文名,那就是1976年他的第一位中文老师高先生为他取的“侯道仁”。
与他的中文名字同样精彩的,是侯世达的成名作“Godel,Escher,Bach:an Eternal Golden Braid”的译名——《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侯世达的这本书在英文世界里被简称为“GEB”——取哥德尔(Godel)、埃舍尔(Escher)、巴赫(Bach)的首字母,而中文则以“集异璧”应对。
《集异璧》探讨了庞杂的主题。正如侯世达本人在该书出版20周年的再版前言中所写:“……包括赋格和卡农,逻辑和真理,几何学、递归、句法结构、意义的本质、佛教禅宗、悖论、脑和意识、还原论与整体论、蚂蚁群落、概念和心理表征、翻译、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DNA、蛋白质、基因编码、人工智能、创造性、意识和自由意志——偶尔还写到了音乐和艺术,它写到了所有的一切!很多人觉得不可能找到这本书的重点。”
但这本书还是有重点的。总体上说,《集异璧》被归为人工智能的经典著作,就像研究认知科学、心智哲学(Philosophy of Mind)、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比较文学和物理学的侯世达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不可忽视的代表一样。上世纪70年代,侯世达痴迷于“思考是什么?”,投身于其时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领域,他在《集异璧》中对计算机、程序、思考和大脑的描绘,开启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但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一个高潮后,侯世达却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原因很简单:算法很巧妙、也能完成不少实际任务,但依托这种思路做出来的计算机并没有真正在“思考”。意识到这一点,侯世达对普通的人工智能彻底失去了兴趣,他自己的研究也转而建立在跟常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的技术上面。侯世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小组叫做灵活类比研究小组(Fluid Analogies Research Group,FARG),“在FARG我们没有致力于开发实际的应用,诸如翻译引擎、答问机器、网络搜索软件此类的东西。我们只是在努力地理解人类概念的本质和人类思考的根本机制。我们更像是哲学家或试图探究人类心智奥秘的心理学家,而非旨在制造聪明的计算机或机灵程序的工程师。我们是一群老派的纯粹主义者,我们的动力源于内心深处的哲学好奇心,而不是制造实用设备的欲望(遑论赢得大笔金钱的欲望!)。”
这些年来,关于“思考是什么”,侯世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更多的还是失败——FARG开发的程序常常得出可笑的结果,远远谈不上“智能”。不过,侯世达看着这些失败“很开心”,因为“要是我们的任何系统真的在其微领域中获得了与人类相颉颃的智力,我们将痛心至极,因为那将是很可怕的:这意味着人的智力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复杂或深奥。这意味着短短几十年的研究就足够人类解开人类思维的奥秘”。在他看来,程序真正具有智能将是人类的悲剧。
侯世达认为,思考的关键在于美、在于品味,与逻辑或真理无关。这与大数据、大算法的现代人工智能格格不入。“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得出的是极其生硬的‘智能’,毫无洞见可言。”他的人生目标是创造出许多绝美的事物。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研究道路,他在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至臻至美的事物,他说“我宁愿当个独立思考的人,不总是站在人们注意力的最前端。我觉得不被大多数人注意到没什么不好;但我相信最终我的想法会被更多的人知道。”
“至于有没有可能我选错了路,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我并不担心这一点。人生苦短,我相信我自己的观点,而且我会捍卫它们。毕竟,俗话说得好,你都不相信自己,谁还会呢?”
侯世达领导的小组开发的程序经常失败,但他却很开心,其原因是:
失败是成功之母
每一次失败都能排除一种错误的研究路径
每一次失败都证明了人类智能的复杂性
不论成败,研究本身就能给人带来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