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本的“国学”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古人从不称自己的学问为“国学”,而直称其为儒学、道学、理学、心学、佛学、玄学、子学等。“国学”概念出现之后,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
根据这段文字,“国学”的哪一方面不能确定?
诞生背景
具体所指
传播过程
概念来源
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海外动画大举“入侵”中国电视荧屏,中国本土的民族动漫作品不仅数量大幅降低,在质量、影响力等方面也都大不如前。民族动漫如何在今天继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一道难题。首先,要让其在大众市场上有好的表现,就应找到大众审美的支撑点。其次,要让民族动漫重现辉煌,必须有品牌意识,使它具有广泛的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
民族动漫作品影响力降低
海外动漫作品质量高
重振民族动漫辉煌的措施
树立民族动漫的品牌意识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形成了一些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①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带;②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带;③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在内的环渤海地区经济区;④中部地区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
上述经济区域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②③④
②①④③
②④③①
④③①②
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截至2021年,化石燃料的燃烧正式改变了北半球空气中碳同位素的组成,甚至足以抵消核武器试验发出的信号。而这可能会给有价值的碳年代测定技术带来问题。专家发现,从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来看,现代物品看起来就像是20世纪早期的物品。专家表示,这种趋势“可能很快就会让人很难分辨一件东西是1000年前的还是现代的”。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影响
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的原理
如何分辨物品的年代属性
碳年代测定技术可能不再准确
中国要想在21世纪里有较大的作为,就绝不应该仅仅在国际竞争和互动的一般技巧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及时认清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战略智慧,敏锐洞察未来世界可能的走势,及时消除自身存在的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换言之,国际战略的使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为世界设计某种自以为是的结局。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认清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
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消除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
中国的国际战略应当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谋求全面发展
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适应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
技术革命究竟会不会加重失业,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从一些统计数字中人们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尽管美国过去多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方面投入巨资,但它目前的失业率(约为5.5%)并不比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失业率高,而在西欧失业率则为11%,那里对计算机的投资一直少于美国。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信息技术需要更快地发展
信息技术不会导致失业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会加重失业
新中国的区域与城市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在空间规划上已初步形成了八个主要_______,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乡村规划、小城镇规划、城市规划、大都市规划、大都市区规划、大都市圈规划、城市群规划和湾区规划。但由于缺乏系统的_______和深入的研究,很多概念的内涵和边界不够清楚,这给实际的规划和建设带来诸多的不便和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层次 调查 阻碍
部分 考察 负担
层级 梳理 混乱
维度 分析 困难
某些意义上讲,与现代白话文一道_______于20世纪初的中国科幻文学,起点是很高的,因为当初在中国力推科幻文学的“科幻粉”中,有着不少文学史上的“大腕”级人物。然而因科幻文学今日之_______,以至于许多实实在在的事例,在今天不熟悉文学史的人听来,反倒像是_______了,因为,寒酸久了,再怎么说自己“出身高贵”也难取信于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端 凋敝 低人一等
滥觞 式微 无稽之谈
起源 衰落 天方夜谭
发轫 衰败 胡说八道
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环境社会学诞生以来,已经形成新生态学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和建构主义范式等三大主流范式,从各种视角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解释西方环境问题的社会机制,但对于中国而言则由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深刻差异而可能南橘北枳。中国经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解释中国问题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难度。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中国的环境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
多种学科的方法在中国环境问题的解释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方环境社会学的三大主流范式得到深刻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中西方的环境问题相似性可减弱二者经验差异对学科解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