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的是美国高中毕业生参加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学习能力测验)和GPA(Grade-Point Average,平均绩点)模拟考试的分数,以及SAT、GPA成绩与这些学生最终升入大学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图中:%表示最终被大学录取的学生的百分比。
( )内表示每个分数段高中毕业生的总人数。
受试学生GPA的成绩大于2.0的共1959人。
受试学生中最终升入大学的共744人。
GPA成绩在3.5~4.0之间,而SAT成绩在1,000~1,299之间的学生中有( )人没能升入大学。
84
72
32
36
谈大学办得好不好,就看与哈佛、耶鲁的差距有多大,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迷思”。强调东西方大学性质不同,拒绝比较,必定趋于_______;反过来,一切唯哈佛、耶鲁马首是瞻,忽略养育你的_______,这同样有问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循守旧 慈亲严师
夜郎自大 八水三川
裹足不前 高堂师长
固步自封 一方水土
当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流行。更多的人愿意利用电脑、手机以及各种阅读器来阅读电子图书,而且电子图书具有存储量大、检索快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王研究员认为,传统的纸质图书将最终会被电子图书所取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王研究员的观点:
阅读电子图书虽然有很多方便之处,但相对于阅读纸质图书,更容易损害视力
有些读者习惯阅读纸质图书,不愿意采用数字化方式阅读
许多畅销图书刚一出版,短期内就会售完,可见,纸质图书还是有很大市场的
通常情况下,只有在纸质图书出版的前提下才允许流通相应的电子图书
留学精英在国内形成的权威主义人格,在他们浸润于西方文化环境之后会有所改变,但他们作为成年人,其人格特征的改变是很难的。从权威主义人格到最终形成现代的民主人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国人的整体上来看,需要几代人的进化。具体到一个留学精英,我们需要确认,他是处在怎样一个现代政治人格的形成阶段,他身上有多少权威主义人格特征,多少现代民主政治人格的因素。一个形成民主政治人格的人,无疑会认同和选择民主宪政的建国方案,即使他偶尔接受威权政治,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但基本上属于权威主义人格的人,则会有两种情景:有的会选择民主宪政,但不会很彻底,容易动摇;大多会选择各种威权政治方案。
以下各项中,与以上文字说法相符的是:
留学精英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会迅速转化成民主政治人格
民主主义人格的人绝不会接受威权政治方案
留学精英多属于权威主义人格
权威主义人格的人只会选择各种威权政治方案
某区公安分局就户籍管理有关事项向位于本行政辖区内的某大学发文,应使用的公文文种是:
通知
请示
指示
函
古代座次尊卑有别,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企业将新招聘的张、王、刘、李、陈、何、榜和延8名应届生分配到甲、乙、丙三个分公司。要求每个分公司最多分配3人,张、王二人必须分配到同一个分公司,刘、李、陈三人必须分配到三个不同的分公司,何分配到的分公司不能是人数最多的,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36
72
144
432
“天下为公”的基本含义是,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不是一个集团、一个群体的。在“天下为公”观念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政治观念,也是过去四千年来中国政治运作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政治平等,人人都有参与天下之治理的机会。当然,参与方式非常多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可以参与天下之治理,比如修身、齐家,这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和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中国政治运作的基本原则
“天下为公”的含义和表现
人们参与治理国家的多种形式
“天下为公”所反映的政治观念
一项好的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执行之所以不力,主要是由于缺乏责任追究手段和公开监督力度。制度执行有力的典范则是此番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对中国式浪费真正起到了遏制作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不仅提振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客观上也在节约资源、遏制浪费方面发挥了正能量的作用。如果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执行也像八项规定那样严格,“美丽中国”的建设一定会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分析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
强调执行制度要严格有力
宣传制度执行有力的典范
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是要有好的制度
古人对于我国姓氏的来历有如下阐述:“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淘。”由此可以推断,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族号
邑名
官名
爵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