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同学对毕业去向进行讨论。
小张说:“小王去了百度,小李去了顺丰。”
小王说:“小李去了阿里,小赵去了浦发。”
小李说:“小赵去了顺丰,小周去了浦发。”
小赵说:“小周去了腾讯,小李去了阿里。”
小周说:“小张去了阿里,小李去了腾讯。”
已知每个人所去的单位不同,而且每个人的去向都有人说对。
那么,每个人的毕业去向为:
小李去了阿里,小赵去了百度,小张去了腾讯,小王去了顺丰,小周去了浦发
小周去了阿里,小王去了百度,小赵去了腾讯,小张去了顺丰,小李去了浦发
小张去了阿里,小王去了百度,小李去了腾讯,小赵去了顺丰,小周去了浦发
小赵去了阿里,小李去了百度,小周去了腾讯,小张去了顺丰,小王去了浦发
甲和乙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匀速跑步,如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相向而行,则第一次相遇的位置距离出发点有150米的路程;如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问跑得快的人第一次追上另一人时跑了多少米:
600
800
1000
1200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描写的场景是农历的:
二月
五月
四月
三月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生命也诞生于海洋之中。然而,据估计,地球有80%的物种生活在陆地上,而海洋中仅为15%,剩下的5%生活在淡水中。研究者认为,陆地栖息地的物理布局相对海洋可能更加支离破碎,是导致陆地物种更加多样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研究者的观点?( )
地球表面可分成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五个温度带,各温度带物种差异性大,种类丰富
深海相对于有阳光照射的浅海岸地区而言,基本上像个冰箱,而且门已经关上很久,物种远不如浅海丰富
根据某群岛记录显示,随着时间推移,自然选择甚至可以把两个岛屿上相同物种的不同族群变成截然不同的物种
森林覆盖许多陆地,而树叶和枝干形成新的生态环境,海洋中的珊瑚也起同样作用,但覆盖海底的面积没那么大
地球系统是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有机整体。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地球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
地球系统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
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时不会影响地球系统的平衡
与海水和大气相比,板块发生改变的时间比较短
央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后,反响强烈。大会参赛者为初中生,成人体验团也同步听写。但成人体验团听写“熨帖”的正确率仅为10%。听写“癞蛤蟆”的正确率也只有30%。一些成年观众随节目自我检测,结果很“汗颜”。大会导演组透露,第一份预测题测试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正确率为40%;测试初二学生,正确率达80%。
最能准确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
汉字听写水平和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
社会整体汉字认知水平堪忧
成人在书写汉字方面没有优势
成人的汉字书写正确率明显低于中学生
2020年10月28日,某地24名居民网购了进口冷链食品,后该批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24名居民被公安机关罚款200元。12月11日,该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承认处理不当,罚款由原行政处罚机关撤销。这起事件中,公安机关的罚款行为主要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哪一项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
保障相对人权利原则
一事不再罚原则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2020年12月,德尔黑和三位同事在《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文章,他们认为葛洛格将温度和湿度混为一谈了。潮湿的环境使植物生长茂盛,这为动物躲避捕食者提供了荫蔽。因此,动物在潮湿的地方往往颜色更深,以伪装自己。德尔黑说,许多温暖的地方是潮湿的,但潮湿又凉爽的森林也是有的,比如塔斯马尼亚的森林,那里也有最黑的鸟类。
从这段文字可推断出:
德尔黑的观点,动物的颜色在温度低的地方会是浅色的
葛洛格的观点,温暖而潮湿的地区,鸟的羽毛颜色会是深色的
葛洛格的观点,阳光充足的赤道地区,鸟的羽毛颜色会是深色的
德尔黑的观点,阳光充足的赤道地区,鸟的羽毛颜色会是浅色的
旧时我国北方民间将农历正月二十五定为“填仓节”,每逢这天,人们都要张灯结彩,焚烧祭拜仓神,相传这位“仓神”是一位知名历史人物,他曾任仓官,并在两军对垒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迷惑敌人,这位“仓神”是:
韩信
姜尚
邓艾
萧何
《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然而,在小说原著中,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过木星时的几小段文字而已。这样一部小说,也给了“中国科幻”一个宏阔的背景。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其间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故事,更是一个能够不断拓展想象力边界的舞台。从这个角度看,《流浪地球》开启的,可能将是一个新的电影世界。
在《流浪地球》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从《战狼II》到《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准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也反映着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这个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而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其中上海、北京两地的比例超过20%。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国的科幻人、电影人有能力、也有责任抓住机遇,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拓展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都还有一些差距。①但一部电影能成为公共话题、激发公共讨论,也意味着这部影片有讨论的价值,更意味着观众对中国科幻有着进一步的期待。②对于观众而言,对电影的评价,或许可以少一些哗众取宠、意气之争,多一些中肯建议、理性之言。③指出电影甚至原著的不足,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力跟着小说、跟着电影一起激荡,迎接中国科幻真正的春天。④
第2段中提到电影中体现的中国文化价值观是: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士必发于卒伍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