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0年来,人类寿命的延长,完全是因为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通过公共卫生、疫苗接种和抗菌治疗,由此人们才有余裕死于癌症、心脏病、中风。
科学家认为,一种疾病爆发的严重程度和四个因子有关:致命性、是否容易传染、感染多久出现症状、是否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疾病只符合其中的一部分特征,也能在人群中肆虐。如果它们满足大多数特征或者全部因素,我们需要非常加以小心。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最有可能进化成符合这四个条件的病原体是流感。人类流感病毒很容易在人际间传播,至少在症状出现一天前就开始传染,人类需要6~12个月来制造新的疫苗,但幸运的是它们没有很强的致命性。
为什么呢?
关于病菌的传染性与毒性之间的制衡,美国进化生物学家保罗•埃瓦尔德有一个著名的假说,如果一个寄主必须四处走动才能扩散病菌,这种病菌不可能变得太凶猛。从病菌的角度来看,病菌不得不从一个宿主迁移到另一个宿主,并且它们通常不得不依赖于相对健康的宿主把它们迁移到另一个宿主上。比如流感病毒就必须保持寄主的合理健康,至少他们得能四处走动、与人握手,冲着人家的脸打喷嚏。所以流感病毒一般是比较温和的,除非寄主本身的身体有问题,比如怀孕、心脏病或者免疫系统太弱。
当然,还有另一种例外——如果在一个人群拥挤的场合,一个病到毫无行动能力的人也能轻易地把病菌传到新的寄主身上,病菌毒性的刹车就会失灵。自然选择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具有侵略性、更能造成破坏的病菌。它们的毒性也会愈演愈烈,直至毒株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杀死寄主而不必受到任何惩罚——新的寄主就近在咫尺。
埃瓦尔德认为,1918年大流感就是在“一战”西方前线战事的特定条件下进化出它的致命毒性的。1918年春天,第一波流感在美国爆发时还是相对温和的。不久,病菌随军队船只传播到欧洲,在“一战”的战壕、医院、前线火车、卡车上(在这些地方,伤员和病患一起运送,没有移动能力的人身上的病菌一次次感染健康的人,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巨大的病毒传递服务)迅速升温至致命的毒性。病毒的毒性达到什么程度呢?按照当时的记录,早上生病,晚上就已经奄奄一息。一般流感病毒的致死率是千分之一,1918年大流感则是1/40。不久,病毒离开西方前线,在全球各地爆炸,造成全球5000万人口死亡。
他认为,那场大流感的爆发和演变,不是几种动物流感病毒的随机组合,而是遵循了一种可预测的物竞天择的进化原则。人们一般以为进化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事情,需要百万年的时光。但事实上,进化也可以发生得很快——尤其对微生物而言,比如在几个星期之内发展出抗药性。因为它们分裂得很快,能快速产生变异,与不同成员交换基因信息。每一次迭代中,最能适应传播的病菌会得到传播。所以,自然选择会推动这种病菌进化出更有效的传播手段,从而更适应人类寄主。
从这个角度来说,流行病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人类流行病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条件允许它们进化。是我们,而不是自然,创造了环境,允许这些致命病菌的进化和攻击。
比如,正是在亚洲分布广泛的养鸡场,数百万的鸡挤在“疾病工厂”的状况下,甲型H5N1流感获得了强烈的毒性,成了复杂而高效的杀鸡机器。
“一战”前线作为一种人类“疾病工厂”大概很难再在历史上重现,但这些巨型工业化饲养场作为致命病菌的天然孵化器(在那种拥挤的状况下,最无害的细菌也能迅速进化出剧烈的毒性),仍然是现代社会巨大的威胁。事实上,很多病毒学家呼吁必须找到一种新的饲养动物的方法,而不是如此拥挤地放置于巨大的工业化农场。
对文中出现的“疾病工厂”一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指卫生条件恶劣的血汗工厂
指人口密集容易传染疾病的场所
指牲畜过于密集的养殖工厂
指允许病菌繁殖、传播并滋生出高度毒性的环境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2,CD=3,AC交BD于O点,过O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E点,连结DE交AC于F点,过F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G点,连结DG交AC于M点,过M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N点,则线段MN的长为:
2/3
5/6
6/11
16/25
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华文摘》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
从逻辑规律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违反了矛盾律
违反了排中律
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是为皖南事变而作的题词。其作者是:
叶挺
周恩来
陈赓
毛泽东
智能手机流行的时代,我们每天发送信息,也收到信息。人际之间的电子信息交往已成为当今时代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在面对重要的人或关系时,很多人往往发出信息后就期待被秒回,如果没有被秒回,他们就产生一种怀疑感或被弃感,从而陷入深深的烦恼和焦虑之中。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他们陷入深深烦恼和焦虑所需的假设:
当前技术已能实现智能手机的即时通信,方便快捷,且基本免费
有些聊天软件能在发送者手机中反馈信息接收者是否阅读了信息
有些人工作很忙,总习惯在忙完一天工作后才统一处理相关信息
有些人一天收到的信息太多,容易遗漏某人期待秒回的重要信息
有一条新修的道路,现在需要在该道路的两边植树,已知路长为5052米,如果每隔6米植一棵树,那么一共需要植多少棵树:
1646
1648
1686
1628
①骈文篇名,唐代王勃作。
②《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都俯滕王阁饯别序》,一名《滕王阁诗序》。
③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
④滕王阁在洪州(冶今江西南昌),为当时名胜。
⑤对仗工稳,语言流丽。
⑥相传为王勃少年时得神力相助而作,令人考证为其往交趾(今越南)探父,途径洪州时作。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②③⑤④⑥
②①④③⑤⑥
②①④⑥③⑤
①④②⑥⑤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句中的“汴州”指的是:
开封
安阳
洛阳
许昌
一位学者提出了“社区词”的概念,其立论基础是“使用汉语的人群,并非生活在一致的社会形态内。如果划分一下,中国内地是最大的社区,还有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以外的,还有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华人地区。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就会有一些社区词在不同的社区使用。”
“社区词”不能反映的是:
社会制度
地理条件
经济体制
文化背景
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会_______。_______到“回力棒星云”芳容的“阿尔玛”(望远镜)设在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那里几乎没有湿气或植被,能对天空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凝结 眺望 一目了然
固结 目睹 一览而尽
冻结 捕捉 一览无余
凝固 观测 一目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