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的透明公开备受社会关注,某市政府近期要求下辖的41个政府部门以统一时间,统一格式发布内容详细的年度财政预算报告,赢得社会普遍好评。美中不足的是,少数部门公开得不够详细,使认真公开者产生吃亏的心理。比如该市某局因为此次详细公开的有关消费被认为不合规定而受批评,某些人据此认为推动公开要被批评,还不如不公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这些人的观点:
国务院在2012年初明确要求省级政府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消费”
那些没有公开的政府部门受到的社会批评更多更激烈
“三公消费”透明公开有利于推动政府部门政治体制改革,并接受社会监督
大多数政府部门公开的年度财政预算报告获得了市民的认可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船在钓鱼岛周转海域的航线。明朝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
对论据材料的提炼,不准确的一项是:
依从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
资料显示明朝已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
使臣笔记标明了钓鱼岛周转海域的航线
明以后历代政府已对钓鱼岛行使主权
球员小王与球队签订工作合同,有1年期、3年期和5年期三种合同可供选择。如果签3年期合同,月薪比5年期合同低1万元,比1年期高5000元,而5年期合同能获得的总薪水是3年期合同的2.5倍。问小王如果签1年期合同,能获得的总薪水为多少万元?
12
18
24
30
有一种微生物,它产生毒素污染河水时会使河水变成绿色,这种现象被称为泛绿,当鸭子的主要食物河虾被这种有毒微生物污染时,鸭子就不会在那些区域觅食。对于鸭子的这种行为,科学家的一种解释认为,鸭子在某个地方正式觅食之前会先尝几只河虾,并且能够察觉出其中的任何毒素。
以下哪项为真,将最有力地表明上述解释是不正确的:
当河里发生泛绿现象的时候,既看不到鸭子,水里也没有河虾
鸭子在某个水域出现是一种显著的标志,表明那里可以找到其他水生生物
少量的微生物毒素不会产生什么危害,但是过量的话还是会使鸭子死亡的
当没有受到泛绿影响的一片河水被人为地染成绿色时,鸭子也不吃那些地方的河虾
一艘行驶在日本海域的美国货船上,有甲、乙两个中国人,发生争执,甲将乙捅死,依据我国《刑法》,该案件适用于哪国法律:
中国法律
美国法律
日本法律
既适用中国法律也适用日本法律
某研究调查了数千名被试者的睡眠情况与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从中年至老年(50岁至70岁间)一直处于较短睡眠模式(即每晚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的人,失智风险会增加30%。研究者呼吁,中老年人适当增加睡眠时长,可以预防失智的发生。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最能质疑研究者的观点?
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间过长不仅会有疲劳感,还会记忆力降低,精力不集中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细胞也慢慢衰老,这就导致睡眠时间开始变短
心血管代谢问题和精神疾患等都是失智的重要风险因素
失智是一种因脑部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跟睡眠时长无关
就在三十多年前,专家们对地球变暖还是变冷的问题仍是一头雾水,他们无法断定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冰库还是一间温室。在1975年,第一批精密的计算机模型就显示,如果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会上升大约三度。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和社会大众却波澜不惊。有一段时间,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大气层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会肥沃全球的农田,农民们将迎来一个繁荣盛世。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
科研工作需靠数据说话,避免臆测
全球变暖的严重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并非所有科学研究都对农业有指导意义
以前专家们对气候变化的判断和理解与现在不同
某知识竞赛共50道单项选择题,小李和小王从中各自随机选择48道题作答。问他们未选的两道题相同的概率是:
在一项关于公民阅读习惯的问卷调查中,参与调查的受访者,90后占9.0%,80后占36.7%,70后占34.2%,60后占13.3%。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受访者占0.8%,高中学历的占6.9%,大学专科学历的占20.7%,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5.7%,硕土研究生占5.2%,0.9%的受访者为博士研究生。
由此可以推出受访者中必然有:
学历为博士的60后
学历为硕士的70后
学历为本科的80后
学历为专科的90后
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性”理论,他认为任何学说要成为科学理论,必要条件是它必须是可证伪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反例来证明其伪。“天鹅是白的”这个命题是可证伪的,如果找到一只黑天鹅,这个命题就会被证明是错的;“如果我从小开始学钢琴,现在一定能够成为一名钢琴家”,这个命题是不可证伪的,现在的“我”无法重新走一遍人生,也就无法验证其真伪。只有经过多次验证,不能被推翻的理论才能成为科学。即使成为科学的理论,某种意义上仍然是假说。科学家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断试图推翻自己建立的学说,寻求对自己学说的批评,探究更正确的学说。唯有此,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与这段文字中波普尔的理论不相符的是:
可证伪性是科学与非科学理论的分界标准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针对问题所作的一种假说
在科学活动中不能把现有理论当作终极真理来顶礼膜拜
任何事物的内在规律或“本质”都是可以认识和可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