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宪法,人们有多种认识。比如《美国百科全书》认为:“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认为:“所谓宪法,意思是指与国家的组织及活动有关的各种根本法规的总和。”朱福惠先生认为:“宪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宪法
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宪法
从综合的角度定义宪法
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宪法
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劳动争议的是:
职工小周因工作调动的问题与当地劳动部门发生争执
某企业职工小张和小李因工作上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
两个单位之间因职工小刘的借调问题而产生矛盾
职工老王因工伤未能获得保险赔偿而与工厂争执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两个“贵”的理念:孔子提出了“和为贵”;孟子提出了“民为贵”。
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后者强调必须把人的需要放在首位
两者是根本对立的,它们分别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片面性
它们是对立统一的,社会稳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即使在社会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只要真正把民众需要放在首位,兼顾多方面的利益,社会就能稳定发展
它们已成为今天中国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哲学基础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劳动纠纷的是:
因为不满装修质量,房主与装修工人发生纠纷
两家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因为工资存在差别而发生纠纷
工人因反对不发放加班工资而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执
工人因不满经理的领导方式而与之发生争执
劳动争议指在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劳动争议的是:
职工甲因工伤未能获得保险赔偿而与工厂争持
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因借调某一职工而产生矛盾
职工甲因工作调动而与当地的劳动部门发生争执
某厂职工甲与职工乙因工作意见不一而产生矛盾
在一条路两旁栽树,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这条路刚好栽满100棵树。这条路总长是多少米:
500
495
250
245
乡贤调解:指村民之间发生纠纷后,由具有较高威望和影响力的乡村贤达人士出面解决纠纷的民间调解方式。
下列不属于乡贤调解的是:
老周与老马因借贷纠纷对簿公堂,法院受理后到村里开庭,并请了几位乡贤旁听,经过现场调解,双方达成谅解
老肖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全村上上下下都很敬重他。张家的牛吃了李家的草,高家的水流进了齐家的房,村民只要找到他,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老于从镇司法所退休回村后,用老百姓的“土办法”解决了蒋家婆媳不和的老大难问题。从此以后,村里一旦发生什么纠纷,大家都爱跑来请他去评理
老张和邻居老李因为家门口的路闹得不可开交,把路堵死。家住村头的老支书过去调解,两人一见到他,火气就消了一大半,很快握手言好,开通了道路
换城消费:指由于两个城市之间交通便捷,物价高低不一,市民经常到对方城市购物的消费方式。
下列属于换城消费的是:
北京市民小汪告诉记者:在北京6块钱一斤的红富士苹果,天津10元能买4个;北京80元一桶的食用油,天津才65元
每次听到珠海有商场搞促销,深圳的李女士都会兴高采烈地赶去血拼,半天时间,家里就满是她的战利品
赵女士每次从韩国回来,都在机场免税店买一大堆化妆品,这比在国内购买同一韩国品牌省不少钱
黄先生在南方某市工作了七八年,眼见物价一路狂飙,准备卖掉自家房子,和妻子一块回北方老家养老
整数15具有被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同时整除的性质,则在12和50之间具有这种性质的整数的个数是:
8个
10个
12个
14个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每个城市都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使得中国城市的发展不能________,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每个城市都________自己的特征,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体,这意味着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增强,城市之间除竞争以外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闭门造车 强调
画地为牢 突出
停滞不前 依赖
固步自封 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