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要想通过奥运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仅仅在名片上增加“五环”或支起帐篷招揽游客是远远不够的。近15年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全球性赞助商,VISA国际组织认为要想有效地利用这一全球最大的体育和文化盛事,并非只是简单的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
据此我们知道:
通过对奥运会的赞助以达到商业上的成功,还需要有效的市场营销
赞助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种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
VISA国际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赞助商
VISA国际组织没有支起帐篷招揽游客
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只温度计,其中只有一只温度计刻度是正确的,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感温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感温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后置于空气中,经过一定时间三只温度计的示数均稳定在15℃,此时包裹丙的棉花上仍留有酒精,则该房间里的实际温度:
等于15℃
高于15℃
低于15℃
无法判断
一个外地品牌为进入本地市场进行广告宣传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用电视广告宣传时,当地每百人有15人知晓该品牌,而后选用报纸广告,每百人有26人表示对其有印象。据此,为提高该品牌的知晓率,该公司决定将全部广告资金投入报纸广告。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公司决定的是:
电视是当地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报纸广告容易给观众留下“产品过于廉价”的负面印象
若不采用报纸广告而继续采用电视广告宣传,相同时间后,每百人有45人知晓该品牌
通过电视知晓该品牌的人中,八成有购买意愿,而通过报纸广告知晓者,仅两成有此意愿
文具店的圆珠笔每支4元,签字笔每支6元,钢笔每支7元。甲、乙、丙三人带的钱数相等且都不超过100元,三人分别购买一种笔。已知甲买完圆珠笔后还剩15元,乙买完签字笔后还剩下21元,丙买完钢笔后还剩17元。如果三人的钱相加,最多能买多少支笔:
60
65
72
87
资料显示高跟鞋最初是由波斯人发明,16世纪,高跟鞋文化传入欧洲,成为当时的服装潮流,甚至连贵族也争相_______。到了大约17世纪30年代,欧洲女性开始穿高跟鞋,以带动潮流。17世纪70年代,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规定,只有他的宫廷人员才可穿高跟鞋。及至启蒙时代,当时的人_______,关注高跟鞋的实用性而非为潮流而穿。直到18世纪中叶,男士穿着高跟鞋被视为笨拙象征,所以不再穿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效仿 洗尽铅华
模仿 返璞归真
追捧 返璞归真
追逐 洗尽铅华
单独看原始数据,报纸似乎的确已经呈现出绝症缠身、_______之势。美国某权威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只有26%的美国人将报纸作为主要新闻来源,这个数字在2001年时是45%。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最不缺的就是_______地预言最后一张印刷的报纸一定会在至多15年内被埋葬的“先知”。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固步自封 毫无顾忌
无可救药 大言不惭
日薄西山 胸有成竹
尾大不掉 疾言厉色
某研究小组中一部分人在野外采集数据并实时传回实验室由另一部分人进行分析,据经验表明,在A处每人每天平均能采集到20条数据,其中40%为有效数据。在B处每人每天平均能采集到40条数据,其中25%为有效数据,实验室人员必须对每条数据逐个甄别以筛选出有效数据,实验室里的实验人员每人每天可以甄别100条数据,该研究小组共有16人,为使最终筛选出的有效数据最多,应该分别在A处、B处、实验室安排( )人。
8、4、4
10、3、3
2、10、4
4、8、4
企业引入投资人甲注入资金5000万元,投资完成后原企业董事长所持有的股份从60%下降到40%。又过了一段时间后董事长将自己所持股份的一半卖给投资人乙,同时投资人乙为企业注入资金1.2亿元,此时董事长所持有的股份下降到15%。问此时投资人甲如果卖出所持股份,能获利多少亿元?
0.9
0.8
0.7
0.6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生命也诞生于海洋之中。然而,据估计,地球有80%的物种生活在陆地上,而海洋中仅为15%,剩下的5%生活在淡水中。研究者认为,陆地栖息地的物理布局相对海洋可能更加支离破碎,是导致陆地物种更加多样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研究者的观点?
地球表面可分成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五个温度带,各温度带物种差异性大,种类丰富
深海相对于有阳光照射的浅海岸地区而言,基本上像个冰箱,而且门已经关上很久,物种远不如浅海丰富
根据某群岛记录显示,随着时间推移,自然选择甚至可以把两个岛屿上相同物种的不同族群变成截然不同的物种
森林覆盖许多陆地,而树叶和枝干形成新的生态环境,海洋中的珊瑚也起同样作用,但覆盖海底的面积没那么大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酷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相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