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某“城调队”的一份调查显示,“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中,与父母或岳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达55%以上;相比“70年代”的已婚青年夫妇,这一比例上升了22%。由此看来,“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更难以承受独立生活的压力。
上文的结论最可能基于下列哪项假设:
“80后”的青年夫妇更喜欢过二人世界的生活
“80后”的有些青年夫妇不愿意由双方的父母来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不愿与双方父母共同生活
“80后”的青年夫妇只要能够独立生活,就不会选择与双方父母亲共同生活
有些“80后”的青年夫妇因工作压力大而不想要孩子
关于小王、小李和小张,我们知道他们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并且我们还知道:小张比教师的年龄大;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小李年龄小。由此可知:
小王是律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教师
小王是医生,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律师
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律师,小张是医生
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律师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2014年末,表中所列超大城市常住人口同比增量占全国人口同比增量的:
不到两成
两成多
三成多
四成以上
根据干支纪年法,2015年是乙未羊年,那么2020年是:
癸丑牛年
庚丑牛年
庚子鼠年
壬子鼠年
2014年我国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出生率与“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率相比,提高了0.84个千分点。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然比上年减少63万人,但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多出79万人;出生率为12.43‰,比上一年降低0.52个千分点。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的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7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出生人口174.98万人,但是比2016年减少2.08万人。广东和河南出生人口也超过百万,其中广东出生人口151.63万人,同比增加22.18万人;河南出生人口140.13万人,较上年减少2.48万人。此外,出生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还有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江苏、湖北。其中,河北、四川、湖南出生人口超90万人,湖北最少,为74.26万人。
从人口增量来看,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增量最大,出生人口较2016年增加22.18万人。安徽、四川、河北出生人口增量超过5万,此外,江苏、湖南、山东、河南出生人口较2016年有所减少。其中,河南减少最多,出生人口减少2.48万人。
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同比:
增长3.2%
降低3.2%
增长1.9%
降低1.9%
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135404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9%,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比重首次下降。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流动人口为2.36亿人,增长率比上年末提高2.92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2011年全国总人口性别比是:
105.18
105.13
117.70
117.78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
分三大区域看,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300万人,比上年减少190万人;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11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634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
分省看,2017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17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
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加894元。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上年。其主要特点:一是粮食丰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粮食、肉羊等部分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回升。农民家庭一产经营净收入人均2826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可喜进展。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人均897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全面快于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10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3723元,增长6.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19元,增长11.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325元,增长14.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
2016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为:
9.8%
36.5%
51.9%
57.9%
2020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它承载了许多重大历史记忆,也将开启更加美好的国家未来。下列历史时点不属于2020年度记忆的是: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40周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
2018年8月,国家提出衡量贫困人口是否脱贫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其中“两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
以下不属于“三保障”的是:
基本医疗
义务教育
住房安全
环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