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的经典艺术形式,书法相当独特。事实上,在现当代中国文化遭遇东西文化碰撞的情况下,涉及传统文化领域的表述面临两类尴尬:满足于传统的经验式表述,很难融入现当代语境,仿佛以文言文应对现代社会之沟通;借助西方美学、艺术理论解读传统书法,又近于隔靴搔痒,颇似传统心态解读西方文明,如同借助风水观审视修建铁路,铺设电网。
如果上述言论为真,那么可以推出下列( )项。
传统经验式表述很难在现当代语境中广泛传播书法之美
借助西方艺术理论无法解读书法
借助西方美学解读传统书法是用传统心态解读西方文明的表现
书法十分独特,因此其他传统文化领域的表述并没有遭遇和书法类似的尴尬
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米开朗基罗的壁画的清洗和修复工作是由一些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复原专家在一批国际性艺术家和历史专家的密切监督下进行的。然而,结果产生一场争议性风暴。大多数的现代参观者似乎已习惯于观看这些颜色已被泛黄的胶层和灰尘弄得暗淡无光,人物的轮廓已被半个世纪以来积累的污垢弄得模糊不清的壁画了。
可见,米开朗基罗的壁画:
成为有关其艺术功绩剧烈争议的主题
受到几个世纪的冷落,直至今日
在最近的修复工作中被蒙上灰尘
人们更喜欢原汁原味的壁画,尽管它为岁月所侵蚀,但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的享受
近年来,雾霾经常笼罩中国大片地区。雾霾天气里,天气预报反复提醒人们要加强防范,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即使户外活动也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但是,总有很多“勇敢”的人,他们完全不把这类提醒当回事,在雾霾严重的天气里从事各种户外活动,根本就不戴口罩。
以下哪项不可能是这些“勇敢者”雾霾天不戴口罩的原因:
现在国内外有些对雾霾危害的宣传总有点夸张,不能太当真
自己身体好,能够扛得住,何况周围很多人也不戴口罩
雾霾不会造成人的猝死,但对人的危害是长期的、严重的
戴口罩对于防霾没有实际效果,而且既不方便又不舒服
有时候真正的艺术创作并不是可以用理性分析来解释的,有时候甚至是伴有几分癫狂特征的。美国当代诗人露丝·斯通(Ruth Stone)说她年轻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忽然感到有一首诗朝着她走过来,就如在地里出现了一阵闪电,脚下的土地也在震动。斯通赶紧跑回家里把那首诗写下来,感觉到那首诗就在她的背后追着她。有时候,跑得不够快,那首诗就要离她而去了,就一手拿铅笔,另一只手伸出去把诗的尾巴拉回来,这时,斯通就把诗从最后一个字写到第一个字,也能把整首诗写下来,只是顺序会倒了过来。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诗人露丝·斯通诗兴大发,是因为她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天才最优秀的特质或许就是某种伟大的力量借给他的
人们并不会认为天才就是无所不能的圣者,因为这么高的期望值会给艺术家带来压力
天才其实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的结合
①这项实验几经________后,终于圆满完成了。
②我终于申请到了留学美国的奖学金,梦想的船就要______。
③他________飞鸟的自由,向往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转折 启运 散羡
转折 启程 欲羡
周折 启运 欣羡
周折 启程 欣羡
托尔斯泰创造了小说艺术的巅峰,他能把拿破仑进军俄国的战争史诗般的场面驾驭自如,能把安娜的人性刻画得_______,像这样的大手笔再也没有了。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惟妙惟肖
妙笔生花
入木三分
鬼斧神工
在生命中,刁难最初似乎是_______,但后来却是_______。因为一个被生活刁难过的人,都知道该怎样与世界_______,也明白生活有时是一门_______的艺术。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伤害 成全 周旋 妥协
危险 机遇 战斗 坚守
障碍 机会 斡旋 放弃
挑战 成功 妥协 坚持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2007年度科学研究十大突破之一是:通过对人和老鼠的研究,科学家提出,记忆力和想象力均植根于人类大脑的海马区,该区是大脑重要的记忆中心。由此推断:
大脑记忆也许能重新梳理过去的经历
大脑记忆也许能产生关于未来的想象
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的重要记忆中心
科学家发现挑战人类智力的记忆程序
某大学将在赵、钱、孙、李、周、吴6位同学中选拔几位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考查,老师们对这6位同学形成如下共识:
(1)不选拔赵;
(2)或者选拔孙,或者不选拔钱;
(3)如果选拔李,则不选拔周;
(4)赵、钱、周都有可能被选拔出来;
(5)如果不选拔赵,则一定要选拔李;
(6)选拔孙,或者选拔吴。
据此,可以推出:
选拔赵、钱、孙
选拔钱、孙、李
选拔孙、李、吴
选拔李、周、吴
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者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这是经济学角度的“适度人口”概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经济学角度“适度人口”定义范畴的是:
使得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那种人口规模
在一定的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一定的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与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力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即最高人均收入)相适应的人口
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经济效益目标之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