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者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这是经济学角度的“适度人口”概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经济学角度“适度人口”定义范畴的是:
使得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那种人口规模
在一定的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一定的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与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力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即最高人均收入)相适应的人口
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经济效益目标之人口
在一个成熟的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学教育体系中,经济学理论必须更面对现实,经济政策也必须以理论逻辑为依归。但是,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应该靠学科疆域的拓展和理论的进步,靠科学的学科分工和职业定位,而不是靠个人的能力或者角色转变。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经济学理论不面对现实,就不能制定出积极的经济政策
作为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经济政策不能根据经济学家的角色而制定
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的结合要以学科疆域的拓展和理论的进步为基础
能否制定出合理的经济政策要看经济学家的能力如何
政府职能与成本问题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现实与理论问题,但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处于一种观点与立场远未一致的分裂状态,有时分歧还非常大。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局限。大体上看,对政府职能与成本问题的研究,走的是两条思路,一条是信守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预设,认为市场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持“小政府”观点;另一条是信守政府干预主义理论预设,认为政府不时干预是市场能够健康运转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要解决这种相互对立的两难困境,必须有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研究方法,而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新理论视野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何帮助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预设的局限性
政府职能与成本之间矛盾难解的原因
下列成语与经济学用语对应不恰当的是:
凿壁偷光——外部性
郑人买履——机会成本
扬长避短——比较优势
狡兔三窟——投资组合
在亚当•斯密所处的古典时期,经济学本来在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是存在一个契合点的,即理性人趋利避害的自利性选择有一个经济伦理的约束,这便是后来帕累托改进条件所要求的不损人前提下的利己。可是经济学本身承担的是最大化利益的学科任务,并且不断引入数学工具和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这就使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朝着“中性”的、“非价值”判断的、“非道德”选择的趋势发展。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经济伦理对经济学的约束越来越小
古典经济学未使用抽象逻辑演绎的方法进行分析
亚当•斯密时期,经济学是一门以工具理性为主的学科
数学工具的引入打破了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的契合点
下列成语与其蕴含的经济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覆水难收——沉没成本
镜花水月——泡沫经济
洛阳纸贵——供给需求
他山之石——风险评估
很多经济学家统计,印度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前景光明,因为它将逐步收获“人口红利”。未来十年,印度的就业人口将增长26%。这些年轻劳动力将显著降低人口的抚养比,从而提高储蓄率,促进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但年轻人口转化为劳动力的前提在于一个国家的教育设施是否完备,能否提供足够的培训。印度欠缺的也正在于此,研究显示,尽管每年新增劳动人口1280万。但印度每年仅能培训310万人,只是新增人口1/4,剩下的3/4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口红利”能推动经济起飞
出生率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高出生率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欠缺阻碍经济发展
博弈论∶经济学∶纳什
历史学∶新儒学∶钱穆
小说∶文学∶梁启超
日心说∶天文学∶哥白尼
量子物理∶物理学∶薛定谔
关于经济学中的成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工资属于显性成本
办公室租金属于固定成本
企业管理费用属于可变成本
固定设备折旧费属于隐性成本
下列经济学基本术语与项目内容之间对应错误的是:
固定成本:企业建造的厂房
不变资本:企业购入的原材料
变动成本:企业总经理的工资报酬
机会成本:为投资股票提前支取定期存款而损失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