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占有稀缺资源的先富人群与普罗大众之间,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出现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这是现代化过程中一种自然客观现象。经济上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底层阶层则越来越贫穷,这在经济学上称为“极化效应”。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通过国家税收调节,通过一系列再分配的制度变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自然逻辑作用下,如投资由沿海与城市等发展中心地区向中西部边缘地区弥散扩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将越来越多地从中心向边缘延伸,这就是所谓的“涓滴效应”。
著名的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他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来解释经济发展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延伸过程。出于解释上的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简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简称为“南方”。他认为,由于北方即先进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特别是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较快,同时,北方的劳动力收入水平高于南方。这样,就导致南方即后进地区的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诱导下向北方迁移,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
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北方的增长对南方会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北方强者越来越强,南方弱者越来越弱的现象,赫希曼称之为“极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吸收南方劳动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增加投资,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战胜极化效应。从长期来看,北方的发展本身将会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而且,国家要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这就促使政府将更积极地加强北方对南方的涓滴效应。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南方的经济发展会进一步获得动力,同时,南方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北方的经济继续增长。北方与南方可以获得双赢的现代化成果。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将其所说的“南方地区”的经济恶化归因于:
劳动力流失
劳动岗位缺乏
工资收入水平低
社会保障水平低
2011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3%。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出生率为11.93‰,自然增长率为4.79‰。
2011年末我国大陆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3432个,其中医院21638个,乡镇卫生院373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81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77754个,村卫生室659596个。卫生技术人员62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1万人,注册护士22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5万张,其中医院368万张,乡镇卫生院103万张。
2011年,我国大陆死亡人口约为多少万人:
960
980
1000
1200
2011年中国对图中几个国家(地区)实现贸易顺差?
3
4
5
6
2011年中国人均GDP比上一年提高:
44.8%
144.8%
122.5%
22.5%
2011年全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0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增加1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79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5万公顷,增加4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7121万吨,比上年增加2473万吨,增产4.5%。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增产2.5%,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产4.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增产5.1%。
全年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产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产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产4.3%。茶叶产量162万吨,增产9.9%。
全年肉类总产量7957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下降0.4%,牛肉产量648万吨,下降0.9%,羊肉产量393万吨,下降1.4%。年末生猪存栏46767万头,增长0.7%,生猪出栏66170万头,下降0.8%。牛奶产量3656万吨,增长2.2%。
全年水产品产量5600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026万吨,增长5.2%,捕捞水产品产量1574万吨,增长1.9%
2011年全国全年粮食、棉花平均亩产量与2010年相比:
粮食有所提高、棉花有所降低
粮食有所降低、棉花有所提高
两者均有所提高
两者均有所降低
2012年,某地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1625.55万亩,同比增长4.6%。其中,粮食和蔬菜播种面积大幅增长,分别为459.40万亩、109.06万亩,同比增长32.7%和30.5%;棉花、油料和甜菜播种面积下降,分别为698.52万亩、103.42万亩、30.45万亩,同比下降17.3%、5.7%和18.2%。粮食作物中,小麦295.61万亩,同比增长67.7%;玉米93.77万亩,同比增长3.1%;大豆21.51万亩,同比增长76.6%;水稻32.66万亩,同比下降7.7%。蔬菜播种面积中,番茄65.48万亩,同比增长60.7%;辣椒21.27万亩,同比下降0.7%。
(注:与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称为“同比”。)
2012年水稻播种面积比2011年大约少()万亩。
2.21
2.33
2.72
2.88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在美国,从事学术著作写作的学者对《芝加哥手册》________,这本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撰写的手册,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学术写作、编辑和出版所涉及的各个________。在中国,学术著作并无统一规范,学术书体例、格式千差万别,学术抄袭事件频频发生。如果能出台中国自己的学术著作写作出版规范,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让自己的作者、编辑________,对于严肃中国学风,意义非凡。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顶礼膜拜 环节 规行矩步
奉为圭臬 步骤 言之凿凿
了如指掌 细节 有章可循
烂熟于心 过程 按图索骥
最近有媒体称,尽管美国表面上称要通过外交途径迫使伊朗_______,但以副总统切尼为代表的鹰派已经迫不及待,认为“通过外交手段不能_______伊朗的核野心”,因此美国媒体更频繁鼓吹对伊朗采取强硬措施。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就范 控制
就范 遏制
屈服 遏制
屈服 控制
历史的变局,往往隐藏于一些被史书一笔带过的细节中。
弓箭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之一,它利用竹、木、牛角和兽筋的弹性,将箭矢投射到远处,以杀伤野兽和敌人。但只有经过多年严格训练才能百步穿杨,洞穿重甲则需要过人的臂力。中国人在春秋时开始大规模使用弩。弩利用机械,将拉弦和射击分解为各自独立的动作,于是使用者可以脚踏弩臂上弦,以腰力补充臂力的不足,之后精确瞄准。这种武器的广泛使用,使得秦汉两朝的农耕民族军队可以击败长于骑射的匈奴,迫使他们西迁,改变了欧洲历史;也使宋代在缺乏骑兵的劣势中,与北方游牧民族抗衡数百年,发展出辉煌的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在史前时代,独木舟和木筏就已经帮助人类迁徙到大洋洲。在那之后,船使河流和海洋成为人类运输的快速通道。一辆八匹马拉的马车可以装载四吨货物。而八个人驾驶的船可以运二百吨货。船运给河流和海洋的沿岸带来了繁荣,人在水运的枢纽处聚集,形成城市,而城市甚至王朝也因此依赖于航运。中国南方的粮食通过河流只能运到开封,北宋不得不在这个危险的地域定都,最后付出惨重代价;南宋的泉州因为海运贸易而繁荣发达,也恰恰是泉州的失陷,让蒙古人获得了南宋的船队,南宋失去最后的抵抗机会;在元明清三个南北统一的朝代,又是航运使得南方粮食源源不断供应北方的都城,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与弩的发明一样,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曾经领先世界,但最终在西方的技术大跃进时代走向衰落。在公元2世纪就能造出十丈楼船的民族,到18世纪只能建造被西方人嘲笑的小船。技术衰落无疑是文明衰落最明显的表征。让中国人一直感到不甘甚至悲愤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输掉了竞争?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欧洲是如此吵闹不已打来打去的一盘散沙。”欧洲的吵闹,让轻视技术发展的国家不断被打败、淘汰;而追求步调一致的中国呢?乾隆十二年,清廷下了一条禁令,禁止福建的工匠建造一种“桅高篷大,利于走风”的新船,因为它速度太快,不利于水师稽查管理。船运维持了中国的大一统,也恰恰是大一统,使得中国的船运和国运走向衰败。
根据本文,作者强调北宋选开封为首都主要因为当时该地:
气候温暖宜人
经济基础雄厚
方便获得粮食补给
是海运贸易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