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正在从挑战自然和违背自然的方向转变到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方向。与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设计思路截然不同,新一代转基因作物采用的是基因沉默技术,它标志着转基因技术里程碑式的突破。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谈论的是:
新一代转基因技术顺应自然规律
比较两代转基因技术的作用原理
适用于新一代转基因技术的作物
生物技术进步对于自然界的贡献
某人购房用了十万元,现出租。每月租金的25%用作管理费和维修费,年税为3800元,到了年底,此人仍能用租金收入以购房款的7%再投资,试问其月租为:
800元
1000元
1200元
1500元
根据电视收视率调查,看体育节目的观众中青年人比中老年人要多。由此可推断出:
体育节目可能更适合青年人的兴趣
体育节目是专属青年人的运动
中老年人不喜欢体育节目
青年人比中年人更擅长体育运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1)2009年与2008年相比,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均有所增加。
(2)2009年与2008年相比,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商品房单位面积售价均有所上涨。
(3)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住宅投资完成额均占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一半以上。
(4)2008年、2009年江苏省住宅投资完成额在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中均最多。
1个
2个
3个
4个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让每一个农村党支部都成为党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坚持支部建在村上,实现对农村各领域全覆盖
②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建立选派第一书记长效机制
③村党支部每两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④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注重从本村各类人才中的党员里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当前,乡村间或是城乡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因拆迁、移居等因素在新区域形成新的社区群体,乡村正面临“去熟人化”阶段。用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从历史上看,以血缘或是某种被认可的文化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在一定层面上,乡村社会关系、乡村冲突的调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不仅仅靠法制体系,而且还依靠乡村礼俗、村社伦理、村规乡约等非正式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渊源与当下处境
当下乡村社会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新的乡村社会秩序维护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乡村治理实践中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法律手段更有效
某一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在“希望工程”的募捐活动中,为偏远山区失学儿童捐献了一批图书,计划把这批书的又6本送给青山希望小学;把余下的一部分送给刘村希望小学,送给刘村希望小学的书比送给青山希望小学的3倍还多136本;又把第二次余下的75%又80本送给石桥希望小学;最后剩下的300本,由少先队员代表直接交给了林杨希望小学。某一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2000
2400
2600
2800
2011年,G省交通运输生产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客运总量522002.45万人,比上年增长11.8%,增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比。旅客周转总量3852.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3%,增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比。分运输方式看,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7778.00万人和506.00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8.9%和10.9%;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493618.00万人和2082.68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1.6%和20.0%;水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591.00万人和9.63亿人公里;航空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8015.45万人和1254.3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5.1%和9.9%。
全年货运总量234913.02万吨,比上年增长14.7%,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货物周转总量7105.9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8%,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4.7个和7个百分点,其他运输方式增幅较上年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航空和铁路回落幅度较大,主要是2010年航空新增两架货运专机和高铁投入运营后,比2009年增幅基数偏高所致。
2009年客运总量约为多少万人:
407068
428748
455102
479340
100,10,
【2009-江苏B-067】
20
35
15
25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就业人员增长,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44.8:23.8:31.4,转变为2009年的38.1:27.8:34.1,如下图所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非公经济中,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
2009年我国就业人员总量大约为:
75825万人
77995万人
79789万人
7508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