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学说认为进化只能是适应性,自然选择几乎是万能的,换句话说,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绝大多数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亦无害,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这种中性突变在种群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成为巨大的变异,并构成种属的差异,甚至门纲的差异,于是新种形成,这就是中性突变学说。它最早由日本学者木村在1968年提出,后被人称为非达尔文进化。其实中性突变学说并不是反对自然选择,只是否定自然选择万能论。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进化不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而是中性突变的结果
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构成了新种
中性突变学说反对进化理论和达尔文学说
中性突变学说和达尔文进化学说都是进化理论
【2009-广东-005】
1
16
36
49
【2009-河南-045】
6
7
8
10
某天夜里,同宿舍的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在谈论各自以及隔壁宿舍小周喜欢的电视频道。
小赵说:“我和小钱都喜欢看教育频道,小孙喜欢看艺术频道。”
小钱说:“我与小李都喜欢看财经频道,小孙喜欢看艺术频道。”
小孙说:“我与小赵都不喜欢看教育频道,小周喜欢看纪实频道。”
小李说:“小赵和小钱都喜欢看教育频道,我喜欢看新闻频道。”
若他们都只说对了两个人对电视频道的喜好,则小周喜欢的电视频道是:
纪实频道
教育频道
新闻频道
艺术频道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了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欣赏自然需要视觉、听觉的全方位体验
大自然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
自然风景超出了人所能创造的境界
取法自然才能创造出杰出的作品
比德,是指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们的某种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人的道德品性客观化,其实质是认为自然美美在它所比附的道德伦理品格。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没有包含“比德”自然审美观的是:
人们总是把风儿比作叹息,那么秋天一定是最多愁善感、小性恼人的姑娘,她不可琢磨,难以讨好
画家郑板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隐喻自己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作者在某小说中称赞生性淡泊、安分守己的少妇“宛如冬梅,风知素韵,霜晓寒姿”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知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仁者乐山
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迫于生计2000万山东人相继踏上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关东大地。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是一部表现了山东百姓迫于生存闯荡东北的历史传奇故事。通过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经历,浓缩了从1904年至1931年“九·一八”爆发的历史,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家闯荡历程的追踪,完成一个小业到大业、小人物到大英雄的塑造,讴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部剧深深写透了民族的魂魄,抓住了民族的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朱开山一家跌宕起伏的命运抓住了观众
作品把“家族史”和“社会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以百年传奇故事映照中华民族精神
闯关东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山东精神
事情的进展,并非_______,没有想象那么顺利。一户一户做工作,反反复复做工作,是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组采取的“笨办法”。但在做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村民持________态度,既不明确支持,也不明确反对,仿佛在等待着一个触发点。后来发现,这个触发点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潜藏在村“两委”干部中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阪上走丸 观望
易如反掌 模糊
探囊取物 中庸
轻而易举 旁观
一项调查表明,自1960年以来,夏季奥运会的平均投入大约是52亿美元,这只是直接用于各种比赛场馆和奥运村的建设费用,不包括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绝大多数主办城市的最终投入都会超支,且平均超支高达156%。
这段文字能直接说明的是:
规避奥运投资风险是世界性的难题
主办奥运的高投入未必就有高回报
主办奥运会意味着巨大的经费投入
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曾经被寄予厚望
在“地球村”形势下,21世纪的人类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远远超过各民族________的利益。我们不应把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________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狭隘 对立
各自 混淆
有限 统一
根本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