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行政组织要创造各种机制使组织成员介入决策与管理过程,这是行政组织建立的:
指挥统一原则
参与、沟通原则
组织目标原则
开放原则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于是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成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下列表述不属于解决群体恐慌现象措施的一项是:
建筑物要保证出口的数量和宽度
建筑物出口的前面应设置不对称的圆柱
在建筑物上建造相对狭窄的出口走廊
恐慌人群中的人员应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
①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算法”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买什么东西、看什么新闻、去哪里上学……在作出这些决策时,我们通常会遵循算法的指引。算法让我们完成过去难以完成的任务,还能为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算法进行有效规制,让算法的好处得到充分发挥呢?有专家认为,必须让算法实现透明化;另一些专家认为,应该让算法可以被共享。这些观点在操作中面临的困难很大。以算法的透明性为例,尽管很多人都呼吁将算法公开,以便其被监督,但这很不现实。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算法是核心资产。强行要求将这些算法公开,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一种侵犯。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算法十分复杂,就算被公开、被共享了,要想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监管,会面临很高的成本。由此,需要探索一条更为有效的路径。
③虽然,现在很难有一套完整的、明晰的算法规制思路。不过,有两条原则可以被参考,分别是:“将人的事情留给人,将算法的事情留给算法”,以及“用规制人的思路来规制算法”。
④先看第一条原则。在很多情况下,算法本身只是一种工具,要负责任的应该是人。例如,一些电商平台利用算法对用户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分级状况决定商品的销售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要对此负责的是人,而非算法。
⑤再看第二条原则。很多人认为算法是一个黑箱,不知道里面的运行机制,因此难以被规制。这听上去有道理,但却存在纰漏。教科书上算法的定义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规定的一系列操作。据此,人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考也是一种算法。虽然机器的算法很复杂,但至少我们还知道它所应用的编程语言和编程原则;而对于人脑中的算法,尽管我们已经研究多年,但却始终不了解其使用的“编程语言”,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类似的思路来思考对算法的规制呢?
⑥按照这一思路,举例来说,如果要指挥电工安装灯泡,一种思路是,在一边观察电工,一有问题就纠正。但这个思路成本很高,还会损害电工的积极性。另外一种思路是,告诉电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就要赔钱”。电工同意后,他一定会仔细地把灯泡安好。
⑦其中的道理在于,我们通过调整电工的支付状况,让他自身的利益和我们达成了一致。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激励相容条件”。对于算法规制而言,规制者只要设法调整算法的输入目标,保证它和我们想要的目标一致,就可以引导它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篇文章最可能有益于下列哪一群体:
编程教育机构负责人
信息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
计算机爱好者
互联网消费者
距今200万~100万年前,在类人猿向现代智人进化期间,人类祖先的大脑就进化出了支持合作的功能,以支持狩猎活动。这使人类祖先前额皮层里的记忆与思考中心变得比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更发达。随着群体变得比个体更强大,大脑不断进化出管理更大群体的能力,群体之间的竞争就变得比个体之间的竞争更重要,同时拥有更多合作性个体的群体发展得更好,这一进化使得利他意识、伦理观、良知和尊严意识发展起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类祖先的狩猎活动离不开群体的合作
大脑在群体生活中的进化可以激发美德
大脑的构造会因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演化
群体发展取决于拥有合作性个体的数量
某市徒步协会组织了一项“清洁海岸线”公益活动。志愿者早上7点从市区集合出发。徒步前往市郊海岸线起点,然后沿海岸线捡拾垃圾。到达海岸线终点后立即沿原路折返。下午1点到达集合点一起收垃圾,已知志愿者正常的徒步速度为8km/h,捡拾垃圾的徒步速度为4km/h,返程负重的徒步速度为6km/h。去程与返程所用时间相同,则该段海岸线长( )km。
4
6
12
18
研究发现,20到39岁的群体更热衷于使用智能手机中的运动类应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该群体大部分都已经参加工作,且亚健康在该群体中较普遍,所以越来越多的白领和年轻人更注重身体健康;同时,年轻人肥胖率占比较高,而年轻人对美的追求远远超过中老年人,所以他们更在乎运动;此外,该年龄段的用户群体也更熟悉智能手机的操作。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上述调研发现的有:
许多年轻人沉迷于智能手机中的游戏
许多年轻人长期加班,玩手机时间较少
年轻人不坚持运动易引发亚健康问题
当代年轻人营养过于丰富,体型偏胖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组织学习的是:
我国某大型国企派人学习科技课程
李明为了晋升去参加周末管理课程
某外企工作团队节假日去三亚度假
某集团组织新进员工开展户外拓展
S市统计局在该市范围内,抽取3000名18~70周岁且在2013年有过网购经历的居民,以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2013年人均网购次数为19.4次。从分组情况看,有三类人群使用网购相对频繁:一是年轻群体。35岁以下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25.5次;二是较高学历的群体,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分别是27.3次和21.8次;三是中高收入群体,个人月收入为10000元以上和5000~10000元的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分别是31.0次和26.0次。此外,女性受访者人均网购次数为21.1次,比男性受访者高出3.8次。2013年该市网购10类主要商品和服务的受访者占比情况如下图。
下列群体中,2013年人均网购次数最多的是:
35岁以下的受访者
个人月收入为10000元以上的受访者
大专学历的受访者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潜力并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系列管理方法。
下列不属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是:
办公室的小蔡要求调到市场部,负责组织一个市场调研项目
矿工小王上班的第一天就被主管领导安排下井锻炼
某企业对处于职业中期的员工采用轮换岗位方式让其保持对职业的新鲜感
小赵到某公司一年后,被公司委派去欧洲考察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的网络生命空间中,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提供的社会化工具减少了组织创建的成本,极大地激发了社会个体创建组织的积极性,形成了虚拟世界中组织进化的新现象。大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社会化工具帮助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打造了众多的数字组织,这些数字组织可以称之为社会化数字组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会化数字组织的是:
某地利用微博建立了网络红色文化学习社区宣传红军长征精神
志愿者小李在短视频APP中组建助农协会帮助农户直播销售农产品
某外卖平台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吸纳来自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登山爱好者老刘发现某社交媒体在信息交流方面十分便捷,便邀请同城登山爱好者到该社交媒体上交流登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