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设立经济特区。40年间,广东经济特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全省经济的影响逐渐扩大。1980年,广东经济特区地区生产总值共16.1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仅为6.4%;到2019年,生产总值达33057.0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30.7%。1980年,经济特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3元,2019年达15.86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80年的1.8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256.12亿元,占全省比重由4.8%增加到33.6%。
2019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约为:
20%
30%
40%
50%
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4352亿元,增长9.2%。
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2013年为增长17.3%;商品房销售额76292亿元,下降6.3%,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2013年为增长26.3%。
2014年,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475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7%,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销售额43607亿元,下降11.6%,降幅收窄2.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3824万平方米,下降3.9%,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销售额16558亿元,增长0.2%,1—11月份为下降0.9%。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2068万平方米,增长0.6%,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销售额16127亿元,增长3.5%,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
2013年,东部地区住宅投资占投资额的比重约为:
72%
68%
52%
47%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2013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其中,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幅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贸易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仓储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幅比上年回升2.4个百分点。邮政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8%,增幅比上年回升7.1个百分点。
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
42%
46%
50%
54%
2014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继续较快发展,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上升至23.6%,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
2014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结算金额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7.9%;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人民币结算金额8620.2亿元,同比增长92.4%。
2014年,京津沪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占比达到:
13%
15.5%
23.5%
28.5%
2016年全国供用水总量为6040.2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6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立方米。
2016年,全国生活用水821.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2.4%;人工生态环境补水142.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4%。与2015年相比,农业用水量减少84.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及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分别增加28.1亿立方米和19.9亿立方米。
2016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份)用水量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份)用水量52.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42。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7.2%和7.6%。
注:供用水总量=用水总量=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人工生态环境补水
下列选项中,占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最大比重的是:
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农业用水
人工生态环境补水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109.3万吨,比上年下降2.3%,价值63.6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达5821美元/吨。其主要特点有:
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钢材90.9万吨,下降2.5%,占进口钢材总量的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10.5万吨,增长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7.2万吨,下降16.9%。
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年,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铜材38.7万吨,下降3.9%;自韩国进口18.8万吨,下降15.3%;自日本进口9.9万吨,增长19.3%;自东盟进口8.5万吨,下降5.8%。自上述4个市场合计占69.4%。此外,国货复进口17万吨,增长2.8%。
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的主力军。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材78.2万吨,增长1.6%;国有企业进口25.7万吨,下降8.1%;私营企业进口4.5万吨,下降19.6%。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量减价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国内铜材生产上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铜材价格攀升遏制了部分需求。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加工的上游原材料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6254美元/吨,上升74.5%。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作为铜资源短缺的国家,2006年铜材出口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铜材出口达55.9万吨,增长20.6%,相当于当年铜材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铜材的冶炼和加工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量出口铜材既扩大了国内的供需缺口,也使国内能源和环保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促使铜材的进出口更加趋于合理。
2006年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占全年的:
8.2%
9.6%
6.7%
11.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不断提升。1978年,我国GDP只有148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GDP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1978年增长79.3%。棉花产量597万吨,增长1.8倍。油料产量3239万吨,增长5.2倍。近年来,我国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2007年,在22个制造业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18.6%,比美国稍低1.3个百分点,位居世界第二。到目前为止,我国钢、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居世界第二十九位。2009年,我国货物出口额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09年美国和中国制造业产出之和共占世界的:
38.5%
19.9%
17.3%
35.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正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00年增长4.4倍。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2012年增长78.9%,年均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比2012年增长64.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比2012年增长99.9%。
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2%,比2000年下降14.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0%,分别比2000年下降11.0和18.3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0.6台、洗衣机96.0台、电冰箱100.9台、空调115.6台、汽车35.3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62.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97.2%。全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286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4.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0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3.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2.9个百分点。
2019年城镇居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52.7%
53.8%
54.1%
55.9%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7864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696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4.87万个项目。2021年全年授予专利权460.1万件,同比增长26.4%;PCT专利申请受理量7.3万件。截至2021年末,有效专利1542.1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270.4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全年商标注册773.9万件,同比增长34.3%。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67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7294亿元,同比增长32.0%。
2020年,境内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为:
11.9%
12.6%
13.5%
14.3%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6万名,同比增长1.46%。在党员的性别、民族和学历上,女党员2559.9万名,少数民族党员680.3万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661.5万名。在党员的入党时间上,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17.4万名,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入党的1550.9万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的6127.7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1495.6万名。在党员的职业上,工人(含工勤技能人员)644.5万名,农牧渔民2556.1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440.3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1010.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67.8万名,学生196.0万名,其他职业人员710.4万名,离退休人员1866.1万名。
2019年共发展党员234.4万名,比上年增长14.06%。其中,发展女党员99.4万名,占42.4%;发展少数民族党员23.6万名,占10.1%;发展35岁及以下党员188.3万名,占80.3%;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106.8万名,占45.6%。发展党员的职业上,工人(含工勤技能人员)14.3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31.6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25.3万名,农牧渔民42.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3.4万名,学生84.4万名,其他职业人员22.9万名。
2018年,发展党员数占同期党员总数的比例约为:
1.8%
2.3%
2.7%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