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2007年的固定电话增长率保持不变,预计到2008年年末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是多少?
36779万户
36545万户
36311万户
36312万户
1949-200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全省城镇人口由437万人增加到782万人,年均增长7.5%,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2.2%)的3.43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12.4%迅速上升到1957年的18.7%。
第二阶段:1958-1978年。195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5%,196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达到20.62%。1961年起城镇人口总数开始减少,1970年降至最低,城镇人口比重仅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为12.5%。此后开始缓慢回升,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13.7%,乡村人口总数为5033.55万人,占总人口的86.3%。20年间,全省城镇人口减少了2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1979-1989年。这期间,建制镇由1979年的115个增加到1989年的392个;城镇人口由874万人增加到1366万人,增长了56.1%,年均增长4.55%,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61个百分点。
第四阶段:1990-1997年。这期间,全省省辖市(地级市)由11个增加到13个,县级市由14个增加到31个,建制镇由522个增加到1018个;城镇人口增长46.2%,年均增长5.58%,城镇人口比重由21.56%提高到29.85%,上升8.2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8个百分点。1997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2133.65万人。
第五阶段:1998-2008年。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由2262.47万人增加到4168.48万人,年均增加190.60万人,增长84.24%;年均增长6.30%,2008年,城镇人口比重比1998年的31.5%多2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2.28个百分点。
1949-200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前者一直上升,后者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前者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后者一直上升
二者都是一直上升
二者都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2009年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占我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与2008年相比:
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上升了3.8个百分点
上升了1.9个百分点
2017年,M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3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民间投资18759.6亿元,增长14.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10395.0亿元,增长12.3%;非国有投资20933.0亿元,增长13.6%。分投资方向看,民生投资3015.9亿元,增长12.8%;生态投资1402.5亿元,增长12.5%;基础设施投资8517.4亿元,增长15.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213.0亿元,增长24.7%;工业技改投资6130.2亿元,增长3.9%;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7258.4亿元,增长13.5%。分区域看,A地区投资12395.3亿元,增长13.2%;B地区投资7110.4亿元,增长13.5%;C地区投资5232.7亿元,增长13.8%;D地区投资6429.4亿元,增长14.0%。施工项目共有58178个,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新开工项目43966个,增长7.5%。投产项目42862个,增长28.4%。2017年,M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4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住宅投资2194.4亿元,增长17.3%。商品房销售面积8532.3万平方米,增长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368.3万平方米,增长2.5%。商品房销售额4460.7亿元,增长18.9%,其中,住宅销售额3570.8亿元,增长14.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015.5万平方米,下降30.5%,比上年末减少886.0万平方米。
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个数有( )。
(1)2017年M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量比住宅投资增量多100亿元以上
(2)2016年M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最大
(3)2017年M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分区域看,A地区投资增长率最快
(4)2017年M省每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均价低于6000元
1个
2个
3个
4个
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珠江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2009年4月,广东全省已认定产业转移园32个,14个欠发达地市已至少有一个产业转移园,至2008年底,广东省29个产业转移园已投入开发资金111.38亿元,入园项目(含意向)973个。总投资1156亿元,已动工建设项目611个,投资额542.2亿元。园区已投入生产的企业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2.66亿元,实现利税27.72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4.67倍和5.33倍。园区用工约16.42万人,其中吸纳本地劳动力9.96万人,占60.7%。
从皮鞋和陶瓷这两个劳动密集型,附加值相对低的行业看,今年广东的产业布局得到优化,从皮鞋行业看,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皮鞋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从2003年的98.2%下降到2008年的86.2%,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其中广州下降幅度很大,从31.5%下降到14.4%。而珠江三角地区外围的清远皮鞋生产大幅度增加,从0.9%上升到11.7%;梅州,潮汕,揭阳则从无到有,三市2008年的皮鞋产值比重为0.7%。从陶瓷行业看,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陶瓷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从2003年的66.4%下降到2008年的51.4%,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广州陶瓷产值所占比重从7.2%下降至2.3%。佛山从48.8%下降至35.1%,下降了13.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而珠江三角地区外围的清远陶瓷生产增加较快,比重从1.1%上升到5.7%;梅州从28.9%上升到43.7%,增加幅度最大。
截至2008年底,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动工建设项目的个数占入园项目总数的比重以及已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分别是:
62.8%,46.9%
62.8%,52.7%
60.9%,46.9%
60.9%,52.7%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该段文字的主旨是:
概括扶贫搬迁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概括“扶农”与“扶贫”的关系
论述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强调扶贫的重要性
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的城市有:
2个
3个
4个
5个
2003—2008年中国进出口差额占当年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最小的年份是:
2003年
2004年
2007年
2008年
与2005年同期相比,上海港2008年7月货运吞吐量占沿海港口合计吞吐量的比重约:
增加了3.7个百分点
减少了3.7个百分点
增加了5.3个百分点
减少了5.3个百分点
2008年1-6月,城镇居民8类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超过10%的有:
2个
3个
4个
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