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统计局2011年5月3日公布了本市快速汇总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2301.91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人。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本市十年来常住人口共增加628.14万人,增长37.53%;年平均增长率为3.24%。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增加551.21万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50%,女性人口占48.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汉族人口占98.8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0.5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1.2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0.58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25.12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79人减少0.3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近多少个百分点:
88
27.3
24
18.3
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共授权发明专利42.0万件,同比增长9.2%。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为30.4万件,占92.8%;非职务发明为2.3万件,占7.2%。
截至2017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35.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北京(94.5件)、上海(41.5件)、江苏(22.5件)、浙江(19.7件)、广东(19.0件)、天津(18.3件)、陕西(8.9件)、福建(8.0件)、安徽(7.7件)和辽宁(7.6件)。
2017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含中国)专利申请公开量为5608件,同比增长16.0%。其中,在印度专利申请公开量为2724件,在俄罗斯专利申请公开量为1354件,专利申请初具规模。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申请专利4319件,同比增长16.8%;在华申请专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达到41个,较2016年增加4个。
2017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6.7万件,同比增长36.3%。其中,专利纠纷办案2.8万件(包括专利侵权纠纷办案2.7万件),同比增长35.0%;查处假冒专利案件3.9万件,同比增长37.2%。
2017年,全国专利纠纷案件数和查处假冒专利案件两者的增量比为:
0.55:1
0.59:1
0.69:1
0.72:1
2018-2020年,全国铝电容器出口额约比2015-2017年增长了:
7%
10%
13%
16%
下列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本次普查首次采集普查对象身份证号,以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
本次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人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对象可通过互联网自助填报
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含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工作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2013年1~8月,全国民营医院出院人数同比增速比公立医院高:
9.2%
10.5%
12.7%
14.3%
2005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64.5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7.69亿平方米,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5.46%。东部地区房屋建筑面积83•8亿平方米,中部地区45.22亿平方米,西部地区35.48亿平方米,分别占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的50.94%、27.49%和21.57%。东部地区城镇住宅建筑面积53.67亿平方米,中部地区30.33亿平方米,西部地区23.69亿平方米,分别占全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的49.84%、28.16%和22%。
2005年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其中东部地区28平方米,中部地区23.9平方米,西部地区25.24平方米。
全国城镇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0.85套。东部地区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5.32平方米,中部地区77.96平方米,西部地区85.75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分别为0.89套、0.79套和0.83套。
2005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大的是:
北京市
上海市
福建省
浙江省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万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万户;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6万亿元。其中,企业365.1万户,个体工商户896.4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万户。
2014年,新登记注册现代服务业企业114.10万户,同比增长61.4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7万户,同比增长97.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26万户,同比增长70.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59万户,同比增长83.51%;教育业0.68万户,同比增长86.17%。
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84万户,同比增长5.76%。投资总额27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5%;注册资本179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7%。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所占比重约为:
75%
69%
85%
81%
2011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比重是:
30.9%
32.7%
33.9%
38.5%
关于2009—2012年全国矿产品贸易和能源生产、消费,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石油产量年均增速超过一次能源生产量
矿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比重逐年递增
矿产品进出口总额最低的年份,一次能源消费同比增量也最低
平均每年一次能源生产量超过30亿吨标准煤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8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长24.4%。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6.0%
16.7%
13.7%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