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旅游业复苏,今年8月1日起至年底,某景区门票价格在原定价的基础上,工作日执行两折票价,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执行五折票价。预计门票打折后,每天的游客人数均比原来翻一番,已知打折前该景区双休日平均每天的游客人数是工作日的5倍,则打折后,该景区一周(该周无法定节假日)的门票收入是打折前的:
0.5倍
0.6倍
0.7倍
0.8倍
三五收成中禾火夕 歹火年龙禾木申五 五已禾非多火中
1
2
3
4
A单位的一项实证调查指出,应当对单位内不断上升的差旅费用采取措施。这项实证调查的理由是,单位内人均差旅费用,每天高达52元。而在同等人数规模的B单位里,其人均差旅费则都在20元以内。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构成对上述论点的驳斥:
据其他调查,A单位人均差旅费用实际为每天35元
实际上很难找到人均差旅费像B单位那么低的机构
A单位的差旅费用和B单位的差旅费用标准完全不同
对A单位不断上升的差旅费采取措施可能会不得人心
2013年公共财政收入的增速约为:
15%
10%
13%
7%
当前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存在,不过,现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中,限制农民进城的体制机制障碍大都已清除或正在清除。而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的制度仍然大多保留,比如不允许城市居民到农村买农村宅基地。之所以要限制城市资本下乡,是因为土地包括宅基地是农民的最后退路与基本保障。基本保障是不应该允许进行交易的。基本保障的交易对城市居民来讲,也许只是多了一个节假日到农村看星星的休闲去处,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却可能在进城失败后无路可走。
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
不鼓励农民进城
限制了农民进城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保护农民的体制
限制城市资本下乡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
贫困有时不仅是收入低下,还是能力匮乏。能力的根本是素质。文明也是一种素质,而且是更重要的素质。“贫困文化”的研究者早就提出,不但要关注穷人的生活状态,而且要关注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这种“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他们改变贫困的状况,而且会代代相传使贫困维持下去。当年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晏阳初先生,就认定乡村建设的根本之策在于治理“愚、贫、弱、私”,以培养农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国民素质的提高根本在于文明的发展
要大力提升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
个人能力发展的根本是文明素质
提升贫困群众的文明素质意义重大
小李在乡道上驾驶汽车,为避让行人,不小心驶入道路旁的农田导致农作物受损。经协商,小李赔偿了农民的损失,则小李承担的是: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
道德责任
农村养老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最短板”,迫切需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方式,让农民老有所养。
下列属于农村养老方式创新的是:
使用村级集体资金确保五保户的日常生活照料
按月向农村老人发放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引进专业的社会组织弥补农村养老服务的不足
在倡导家庭养老的同时积极发展互助式养老
2017年,国内旅游平均每人次创造收入比2015年:
增长小于100元
增长大于100元
减少小于100元
减少大于100元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
分三大区域看,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300万人,比上年减少190万人;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11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634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
分省看,2017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17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
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加894元。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上年。其主要特点:一是粮食丰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粮食、肉羊等部分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回升。农民家庭一产经营净收入人均2826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可喜进展。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人均897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全面快于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10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3723元,增长6.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19元,增长11.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325元,增长14.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
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最高的是:
人均工资性收入
人均经营净收入
人均财产净收入
人均转移净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