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3966亿元、101048亿元和136401亿元,分别增长18.2%、23.2%和25.6%;而同期江苏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419亿元,增长2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5.2亿元、8250.8亿元和9113.0亿元,分别增长22.5%、21.7%和22.4%。“十一五”时期江苏和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与增长情况见表1。
表1“十一五”时期江苏和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年份,也是其投资增长最多的年份
(2)“十一五”时期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速是25.68%
(3)2010年江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第一产业投资的份额比2009年有所提高
0个
1个
2个
3个
2010年全国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3966亿元、101048亿元和136401亿元,分别增长18.2%、23.2%和25.6%;而同期江苏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419亿元,增长2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5.2亿元、8250.8亿元和9113.0亿元,分别增长22.5%、21.7%和22.4%。“十一五”时期江苏和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与增长情况见表1。
表1“十一五”时期江苏和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按“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测算,“十二五”末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望达到:
36303亿元
37632亿元
53385亿元
61499亿元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
低于1万亿元
在1~1.5万亿元之间
在1.5~2万亿元之间
高于2万亿元
已知A省2007年生产总值为9075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率不变,在2008年可实现的生产总值为:
10113.16亿元
10397.21亿元
10436.25亿元
11078.65亿元
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为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比“十一五”规划目标增加9108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5.7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54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全国有11个省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3000公里。
关于我国“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状况,能够从资料中推出的是:
高速公路里程每年同比增长率都超过10%
沿海省份高速公路里程显著高于内陆省份
2010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占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的比重达到90%
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新增里程中,国家高速公路的里程超过一半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就业人员增长,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44.8:23.8:31.4,转变为2009年的38.1:27.8:34.1,如下图所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非公经济中,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
“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十一五”时期后两年该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平均比重是:
3.858%
3.856%
3.854%
3.850%
2009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严重困难,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0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先进制造业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987.0亿元,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上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GDP比重39.8%,提高1.1个百分点。新兴行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6.0%、30.0%、22.0%和21.0%,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35.7%,服务外包执行总额增长177.0%。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到64.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39.4%,分别提高0.9个和2.3个百分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城市化率达55.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加快推进苏南转型升级,巩固苏中、苏北快速发展局面,苏中、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2.3%,提高2.9个百分点,全面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全年共实施1121个减排项目,关闭小火电组687.6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铁能力792.2万吨,分别完成“十一五”总目标的224.3%、51.1%和77.4%。预计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年度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1%和4.1%,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的98.93%和121.1%。
2009年该省全年实施的减排项目比“十一五”总目标超额完成了:
500个
621个
786个
901个
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为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比“十一五”规划目标增加9108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5.7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54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全国有11个省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3000公里。
根据“十一五”规划,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应达到多少万公里:
6.5
6
5.5
5
我国“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其中,属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方略是:
节约优先,把节能作为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主要依靠国内解决能源供给问题,加快能源工业发展,增强国内能源供给能力
加强合作,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积极开展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坚持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加快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