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本身来说,“文化旅游”并非一个新名词,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已经尝试了以文化需求为诱导的外出旅行活动。宗教朝圣、探寻历史古迹、参加特殊节庆活动等,都是旅游体验的一部分。可以说,旅游本身就有文化因子,而文化旅游,更是可以在丰富旅游者旅行见闻的同时,提供旅行者和被访地双方更加独特的文化碰撞和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概念,“文化旅游”模式逐渐兴起。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蕴含文化色彩的旅游由来已久
“文化旅游”模式诞生于古罗马
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文化是促使人们旅游的关键因素
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和方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两大要素。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自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优势和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方式灵活、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现阶段可供选择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包括:
合同外包
特许经营
凭单制度
志愿服务
①计入黑名单
②利用信用卡网上套现
③拒绝提供服务
④引起网上支付公司重视
⑤媒体新闻报道
②⑤③④①
⑤④①③②
⑤①③④②
②⑤④①③
饮食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是较稳定的领域,国有盛衰,代有兴亡,用筷子吃饭数千年不变,与宴饮相关的某些礼仪程式也很少变化,盛行在西周的乡饮酒礼,上可溯至三代遗风,下传至清道光年间,其敬老、尊长、议政的古风________,连酒会程序——谋宾、迎宾、旅酬和送宾等礼仪也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出一辙 毫无二致
一脉相承 大同小异
一脉相通 相差无几
衣钵相传 半斤八两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1)2011年江苏省天然气消费量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
(2)2011年江苏省煤炭消费增长量大于前四年煤炭消费增长量的总和
(3)2006-2011年,江苏省煤炭、原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0个
1个
2个
3个
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纬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出现了现代沿海向内陆的经济梯度。对比古文明与现代沿海文明的环境差异,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
根据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当年空气质量一级日数在220天及以上的城市,与上年同期相比:
增加了2个
增加了1个
减少了2个
减少了1个
某校初一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班与二班人数之和为98,一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6,二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8,则二班人数为多少人:
48
50
58
60
2022年,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将进一步加快。下列属于"新基建"的是:
北煤南运
航空运输业
城际高速铁路
深水港建设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和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接壤,是中国海岸线的中心位置。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2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00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648.6平方公里。
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海在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开始建城。“申城”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都被强辟租界或完全割让,上海也不例外。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那时的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当时由于租界提供了相对自由安全的环境,避免了反动政府、军阀以及战乱的侵袭打扰,加之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便利,使得上海各项民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率先走出一条具有特大城市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进入21世纪后,上海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做出贡献。
统计显示,201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6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连续四年位列世界第一大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将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带来新航向。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做到________。
着力构建长三角地区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扩大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紧密结合起来
重点在于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而非参与国际航运规则制定
注重软实力建设,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提高航运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