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我国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以下哪些重点区域为该作战计划的主战场:
京津冀及周边
长三角
汾渭平原
武汉城市圈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20世纪50-60年代
大跃进时期
20世纪60-70年代
文革时期
2021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关于脱贫攻坚,以下表述准确的有:
①完成了消除相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②2018年底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③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④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⑤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①③⑤
③④⑤
①②④⑤
②③④⑤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两个确保”。下列属于“两个确保”内容的是:
①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②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①②
①③
②④
①④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现行标准下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输血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9世纪60年代,某运河通航。当时,某作家赞叹其“是在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的国家开通的,东方伟大之航道”。据此可知,其描述的是:
伊利运河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曼彻斯特运河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酷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相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定义:
①友情:指朋友间的感情、友谊。
②亲情:指亲人之间的情义。
③爱情:指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感情。
典型例证:
(1)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①②相符
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①不相符
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③①相符
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②③相符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必须攻克。然而,在这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疫情风险,那些刚刚脱贫或者尚未脱贫的群众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如果不能处理好战“疫”与战“贫”的关系,就有可能让我们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出现波折和变数。
上述文字旨在说明:
战“疫”与战“贫”都应被重视
战“疫”与战“贫”绝非易事
战“疫”之后必须严防返贫
战“疫”胜利有利于脱贫攻坚
作家都是在坚守文学信念的同时找寻创作的突破口,力争在文化的海洋腾起美丽的浪花。这需要作家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以丰富的创作手法、生动的艺术语言,塑造更多折射时代的面孔。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家要克服内容空洞的创作倾向,并不是写当代就是现实题材作品,真实是创作基调,一些只是故事发生时间为当代,却与当代生活割裂的作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题材作品。现实题材作品不是将时代符号写进作品、对社会生活细节简单还原,也不是同质化回忆的机械陈列,而是要传达出作者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文学创作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文学创作应警惕内容空洞的创作倾向
现实题材作品必须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
好的文学创作应不断拓宽题材、丰富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