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不会像哲学家那样去直接追问生命的意义或宇宙的存在,而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命运,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触及到那些深刻的形而上学问题。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使我们远离形而上学。其实不然,这种感性体验方式却使我们更加接近形而上学。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作家一般不会触及深刻的形而上学问题
作家和哲学家都会有形而上学思考
作家的感性体验方式会使我们远离形而上学
作家更有助于我们接近形而上学
已知一级技工每小时可加工24个零件,二级技工每小时可加工20个零件。某生产组共有一、二级技工56名,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每天最多可加工10624个零件,则该生产组有二级技工( )名。
4
5
24
25
工厂的两个车间共同组装6300辆自行车。如果先由一号车间组装8天,再由二号车间组装3天,刚好可以完成任务;如果先由二号车间组装6天,再由一号车间组装6天,也刚好可以完成任务。则一号车间每天比二号车间多组装( )辆自行车。
210
180
150
130
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某地区饱受酸雨困扰,为改善这一状况,该地区1-6月累计减排11.8万吨二氧化硫,同比下降9.1%。根据监测,虽然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但是酸雨的频率却上升了7.1%。
以下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该地区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硫是从周围地区飘移过来的
虽然二氧化硫的排放得到控制,但其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尽管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减少了,但二氧化硫在污染物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变
今日,有报道说,有些颜色极为亮丽的服装中含有荧光增白剂,会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同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纸质餐具仍存在有荧光增白剂,多家知名方便面品牌外包装仍然含有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是一种具有亮白增艳作用的色彩调理剂。其作用原理是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色或紫色可见光,蓝色的光释放出来后,与物品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互补形成白光,使物品发出的白光增强,人们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物品明显变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在纺织服装行业,纤维自身的白度往往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尤其是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棉花、麻等。由于环境与生长周期的差异,会轻微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从而造成蓝色不足,使白色的纤维看起来稍带黄色,给人以陈旧之感。为此,人们在洗涤剂中或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加入荧光增白剂,从而起到使衣服颜色更亮丽的目的。
那么,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到底有什么隐患呢?医学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荧光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不容易分解,毒性会在肝脏或其他主要脏器中积累,构成潜在的真核生物酵母的致癌突变作用,最明显一点就是与伤口处的蛋白结合,不利于伤口愈合。
值得欣慰的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服装学院,目前正就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开展相关标准的申请与制定,并提出建立生态环保体系标准,这将从根本上解决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
根据第二段的语意,下列判断不成立的一项是:
不可见的紫外光可以通过转换波长,而变成蓝色或紫色的可见光
蓝色的可见光与物品的黄色可见光叠加,会互补形成白光
荧光增白剂是通过转换光波的长度而使物品亮白增艳的
荧光增白剂并不能真正改变物品的颜色,只是肉眼的错觉而已
注:①费用均值按当年价格计算;②次均门诊费用指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人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住院期间人均医药费用,日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住院期间日均医药费用。
2015年全国公立二级医院出院病人人均住院天数是:
7天
9天
11天
13天
人类登天考验多
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这样的情形下,人类登天首先是要拥有强大的运载工具,其次是要研制出能模拟地球基本生活条件的载人航天器。
发射载人航天器的火箭,其可靠性几乎要达到100%。当今发射载人航天器的运载火箭一般不超过3级,其原因是随着火箭级数的增加,火箭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可靠性也将下降,只要其中一级火箭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箭毁人亡,级数越少,可靠性越高。
发射我国“神舟”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就是一个典型。它是在以前发射卫星的“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并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判断火箭故障,出现故障时向有关系统发出逃逸指令和中止飞行指令;二是航天员逃逸时完成逃逸飞行器的时序控制等。逃逸系统的任务是当运载火箭抛弃整流罩前发生重大危险,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时,能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并为航天员的返回着陆提供必要的条件。“长征”二号F型为2级火箭,其可靠性提高到97%,航天员的安全性达到了99.7%。
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是增装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航天服和应急逃生装置等特设系统,以便为航天员提供服务。另外,载人航天器有较大的活动空间;结构密封性能一定要好;还要有返回地球所需的装备,即返回着陆系统。
航天服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中穿着的特殊服装,是在载人航天器上升、返回及出现故障或航天员出舱时使用,因而是必不可少的。
宇宙飞船上的应急逃生装置有弹射座椅、救生塔和载人机动装置等,它们在飞行的不同阶段各有各的用途。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载人航天器中一些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甚至三备份。
飞船返回要闯过三道“鬼门关”:一是过载关,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过载,就像飞机撞山一般,所以必须使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二是火焰关,飞船返回时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三是撞击关,尽管飞船降落时有降落伞帮助减速,但降速仍较快。另外,还要保证其落点精度,以便【】发现营救。
载人航天器起降过程中巨大的加速度和减速度、高强度的噪音、剧烈的震动和猛烈的冲击等,可使人体内部的液体和组织发生位移,引起胸痛、呼吸困难、肌肉紧张、黑视等,只有精心挑选和受过特殊训练的航天员才能适应。
下列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它是为发射中国载人飞船而在“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的运载工具,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它发射100次,至少能成功97次
它是一枚2级火箭,较之3级火箭,因为级数少,系统相对简单,从而使其可靠性大大提高,达到97%
它的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完全是为适应载人航天要求而专门设计和研制的
它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的妙处在于能够判断火箭升空后出现的故障,并能够完成对逃逸飞行器的有效控制
为什么欧美人和亚洲人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前者倾向于个人主义,并且惯于以分析的方式推理,而后者绝大多数呈现出一种集体主义,并且习惯从整体角度思维?
这是个宏大的问题,人们曾从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甚至基因中寻找答案。
今天,托马斯•塔尔海姆,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一名社会心理学博士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这些彼此差别的文化,部分来源于滋养它们的谷物:从新石器时代起,小麦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和水稻种植在东亚和东南亚的盛行,可能持续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且在两种情况中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
以水稻种植为例,它要求农民之间通力合作。巴黎高等农艺科学学院农业系的奥利维耶解释说:“水从上游的田地流向下游的田地,因此农民之间首先要就水流的管理达成一致,以避免这家排水涝了那家的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合作的需要就会促进该地区集体主义价值的增长。“当人们需要别人帮他获得‘每日的面包’时,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别人,并且学着妥协。”美国密歇根大学文化心理学研究者理查德•尼斯贝特总结说。
相反,小麦文化从2000多年前起就引入了畜力辅助耕种,并不太需要耕作者彼此间这样的合作。于是这种农业方式允许更为个人主义的价值萌芽,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超越个人的农业行为,发展成为文化准则,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
这些相对立的价值接下来导引出欧美人与亚洲人之间的第二项区别,这一次涉及到思维方式。
欧美人这边,个人主义助长了分析的思考方式:将属性归于物体,以便将它们从背景中整理出来,分门别类。而东亚这边,集体主义推进了更为整体的思考方式的发展,也就是说,“围绕关系而非类别、围绕系统而非物体组织起来的一种思考方式,表现出对背景的更多关注”,理查德•尼斯贝特描述道。
一个社会的个人主义文化,和身处其中的个体的思维方式,二者之间有何联系?“如果有人意识到自己属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他是这个背景中相互依赖的元素之一,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观察周遭的物体和事件。”黑兹尔和北山忍于1991年在《心理学研究》上解释道。与之相对,个人主义倾向于发展出另一种思维方式,将物体独立于环境,强调其专有属性。
这个理论再次将文化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摆在我们面前。因为正是自然决定了粮食作物,乃至我们的思想。一如稻米和小麦,人类心灵也是大地的果实。
关于文中第二自然段提到的“以分析的方式推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以分析的方式推理”强调依据事物的属性和基本的成分来进行研究
“以分析的方式推理”意味着将物体视作独立于背景的存在进行研究
“以分析的方式推理”擅长挖掘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构成的系统
“以分析的方式推理”倾向于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地研究
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多的市约是最少的:
7.6倍
7.8倍
10.5倍
10.9倍
我国内河货运量仅次于长江、位居第二的航道是:
珠江
京杭运河
黄河
松花江